第1129章(第2頁)

 或安撫,或警告。

 到了崇禎年間,遼東的伐木和傳箭已經名存實亡。

 但針對蒙古人的燒荒和擺邊卻一直都在。

 按理說明軍已經在草原上打敗了西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並讓他們派遣人質進京。

 不必像之前一樣防範他們。

 但崇禎不放心。

 蒙古犯邊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損失,還有生產秩序的破壞。

 恢復生產少則三五年,長則十來年。

 小冰河氣候導致的乾旱還在繼續。

 按照歷史的走向分析,這段小冰河氣候持續時間非常久。

 (明清有三個明顯的小冰河期,其中萬曆二十八年到康熙五十九年這段時間的小冰河氣候持續時間最長,波及範圍最廣。而明清小冰河期徹底結束的時間是光緒六年,那時候滿清已經快沒了。)

 天災帶來的損失已經足夠大了,不能在出現人禍。

 更何況針對西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的衛所改制還在進行中,誰也不敢保證他們不會造反。

 所以崇禎命邊軍像往年一樣燒荒。

 不過由於從其餘各鎮抽調了不少兵馬前往遼東作戰,所以沒有多餘的兵力進行擺邊,只能被動防守。

 現在範景文要求高傑北上薊州、密雲擺邊,主要是為了防禦塞外的察哈爾和永謝布部。

 “陛下,”範景文認真說道:“察哈爾部被邊軍擊敗過一次,損失慘重,必定心懷恨意試圖找回面子。永謝布部的人口雖然不多,但也已經投靠了建奴,聽從他們的命令。”

 “臣懷疑察哈爾部和永謝布部故意在示弱,接下來他們大概率會趁機犯邊劫掠。如此一來既能劫掠物資,又能配合建奴襲擾平遼大軍的後方。”

 “所以內閣商議後覺得應該立刻調高傑北上擺邊防範。”

 “如果蒙古人來犯,高傑可鎮守薊、密,保證邊境無憂。如果蒙古人不來,開春後可將高傑調往遼東支援作戰。”

 “請陛下定奪。”

 崇禎想了想,覺得範景文說的有道理。

 陝西

三邊有呂大器,宣大有不到兩萬遼東鐵騎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