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092章(第3頁)
火炮全都被他搬到了河
邊抵禦明軍,退兵的話這些火炮必然會落入明軍之手。
剩下的糧草,衣物,武器和甲冑,一部分存放在城外的軍營之中,剩下的都在錦州城內。
退兵之後,這些物資也將落入明軍之手。
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完。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活著,錢沒了。
濟爾哈朗就是後者。
他寧願這些物資全都燒了,也不想留給明軍。
可現實已經容不得他多想。
在明軍又一輪炮轟之後,得到退兵消息的建奴大軍開始了大潰敗。
外藩蒙古兵熟練地調轉馬頭,揮舞馬鞭朝後方疾馳而去。
八旗兵翻身上馬,緊隨其後逃跑。
他們為了活命,在逃跑時把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扔在地上試圖延緩追兵的步伐。
在明代。
士兵繳獲並不上交,而是歸士兵所有。
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士兵的積極性。
八旗兵的做法看似能起作用,實則沒什麼卵用。
平遼大軍的軍紀完全按照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來執行。
(《紀效新書》卷三臨陣連坐軍法篇記載:凡戰間賊遺財寶、金銀、布帛、器械之類,此誘我兵爭財,彼得乘機衝殺,往往墜此套中。今後臨陣,遇有財帛,每隊止留隊中一人收拾看守,待賊平,照隊收拾之,多寡各給本隊兵均分,百哨隊長加一倍。)
也就是說。
遇到值錢的東西時,每隊只留下一個士兵看守,其他人要無視財物繼續追擊。
看著倉皇逃竄的外藩蒙古兵和八旗兵,朝鮮兵放聲大笑。
“哈哈哈,他們跑的好狼狽啊!”
“是呢,急急如喪家之犬!”
“別笑了,明軍攻過來了。”有人高呼。
“莫慌,”延城君李時昉及時出現在他們面前,“所有人放下武器,和我一起去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