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907章(第2頁)
錢太多了!
要知道大明朝每年徵收的商稅總額也不過區區四五十萬兩。
而出海一次徵上來的稅就高達十萬兩,佔據了商稅總額的兩三成!
七萬兩的商稅加上三萬六千兩的隱藏稅很多嗎?
崇禎覺得不多,但和福建月港徵上來的稅相比可以稱得上是天文數字。
月港每年納多少稅?
兩萬兩!
沒錯,是兩萬兩白銀!
不是一個月兩萬兩,而是一年兩萬兩!
據記載。
明朝後期為了徵稅在月港設立了督餉館,由漳州府同知和通判輪流督稅,歲入兩萬兩。
這兩萬兩銀子並沒有上交朝廷,而是留充漳州軍餉!
曾經有段時間澳門也設立過港口。
由廣州市舶司與香山縣共同徵稅,歲入亦約兩萬兩。
這些銀子也被留在當地充作軍餉!
就很搞笑!
按理說這些地方官大部分都是朝廷外派的流官,並非當地的官員。
他們應該想方設法幫朝廷徵稅,而不是幫商人和士紳減稅。
可地方的話語權都在士紳手裡。
官員們為了不讓地方出亂子只能向士紳們妥協。
可見徵稅的困難程度有多高!
此時沈沛卿已經沏好了茶,她雙手託著茶杯走到崇禎身邊:“陛下請喝茶。”
崇禎沒接茶,而是盯著王承恩。
王承恩不明所以,急忙下跪:“奴婢愚鈍,請皇爺明示。”
“你剛才說去的時候沉了一艘船?”
“是。”
“怎麼沉的?”
“奴婢不知,公文是南直隸松江府市舶司寫的,南京那邊得到消息後轉遞京師內閣。內閣收到後轉呈給司禮監,司禮監掌印高時明又命奴婢呈給了皇爺您!”王承恩跪在地上解釋。
“讓高時明來一趟!”崇禎面無表情的吩咐。
不多時,一臉病態的高時明小跑著來到崇禎面前。
自從崇禎十七年去了一趟四川后,他的身體就出了問題,時好時壞。
崇禎本想換人,可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