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875章(第2頁)
古代人對匯率沒有概念,但是對錢的購買力有概念。
大明朝缺銀子,導致銀子購買力高。
東洋盛產銀子,銀子的購買力低。
由於都是銀子,所以很多人覺得沒問題。
但是換個思路假設一下,問題會十分明顯。
試想一下把銀子假設成紙幣。
東洋人能印紙幣,大明缺紙無法印紙幣。
東洋人用廉價的紙幣從大明換取珍貴的物資!
除非東洋人的紙用完了,否則他們可以一直印紙幣,然後從大明換取數不盡的物資。
交易的本質是交換活動。
商品交換的一般原則是等價交換。
用珍貴的物資換廉價的銀子,對大明來說絕不是等價交換。
當時的生產力很低,各個國家缺的是物資而不是貨幣。
可現實是對外貿易越頻繁,賺的銀子越多,國家向外流失的物資也越多。
其他物資倒還好,對民生影響不大。
但糧食是戰略物資。
一旦放開海禁,會向外輸送大量的糧食,國家安全跟著受到威脅。
古代實施海禁的君王放著錢不賺難道是傻子嗎?
非也!
他們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再加上不怎麼缺錢,所以只能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