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第3頁)
人是最精明的動物。
當他們得知一樣東西十分緊俏,且自己手裡就有這個東西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抬高交換價值。
之前是銀子,現在是銅錢。
其實市面上並不缺銅錢,但人們都在意識裡給銅錢升值了,所以銅錢必須升值。
於是銅錢繼續升值!
京師大部分有錢人的存錢結構是多銀少銅。
也就是銀子多,銅錢少。
勳貴,士紳,富戶們見銅錢繼續升值,紛紛拿出一些銀子換成銅錢湊熱鬧。
大部分人的心態是重在參與。
如果能掙錢最好,即便不掙錢也不會損失太多。
在這種趨勢下,銅錢繼續升值。
很快。
京師銅錢從之前的一千五百文換一兩銀子,升值到一千三百文換一兩銀子。
這時候崇禎開始拋售了!
他先是操縱二十多家商號、錢莊,將大量的銅錢以一千三百二十文換一兩銀子的價格兌換給同行。
由於每兩銀子能掙至少二十文錢,所以很多商號,錢莊對此都來者不拒。
緊接他吩咐宮裡去宮外採購的太監,所有東西都用銅錢結賬。
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崇禎完成了兩次兌換。
兌換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容易讓人起疑。
兌換的速度也不能太慢。
太慢的話消息傳到外地,外地銅錢進來會衝擊市場,導致策略失敗。
崇禎計算過大致時間。
按照當時的消息傳遞速度,傳出去需要十天半月,外地商人準備好銅錢進京又需要十天半月。
前後正好一個月。
京師不缺銅錢,缺的是用銀子換銅錢的人。
於是銅錢開始貶值。
當外地商人帶著大量銅錢進京後,發現京師銀銅兌換比例已經由之前一比一千三變成了一比一千四百五。
刨去運費,他們虧錢了!
而且銅錢並沒有想象中那般暢銷。
在外地銅錢的衝擊下,京師銅錢繼續小幅度貶值。很快恢復到之前的水平,並有繼續下滑的趨勢。
擊鼓傳花,倒黴的是最後一個人。
崇禎不知道誰是最後一人,反正不是他。
銅錢很快貶值到一比一千五百五,崇禎消停幾個月後故技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