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第3頁)

 “因為製作香皂只用肥肉和板油,剩下的肉還有很多,所以綜合計算下來香皂成本並不高。”

 “現在制約香皂產量的因素有二,一是京師附近彘的數量,二是宮裡人手。”

 “嗯...”崇禎欣慰地點了點頭,對這門生意愈發重視起來。

 他之所以重視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是經濟因素。

 香皂生意帶來的暴利可以增加內帑收入,緩解財政壓力。

 另一方面是政治因素。

 此前他拉攏打壓地方士紳的政策理論沒問題,但也僅限於理論沒問題。

 通過錦衣衛反饋的消息,他意識到自己的理論太過理想化,實際執行時困難重重。

 崇禎的想法是讓地方士紳內鬥,把朝廷和地方士紳的矛盾轉移到士紳和士紳之間。

 但...

 治理地方的官員不這麼想,地方士紳也不會這麼做。

 在地方官員眼裡,穩定是頭等大事!

 任何讓地方亂的行為都會被禁止!

 士紳內鬥造成的影響不比民變小,除非某個士紳做了窮兇極惡之事且證據確鑿,否則地方官員不會落下手中的大棒痛下殺手。

 因為士紳在十里八鄉都很有名,百姓們會自發地相信士紳,並支持士紳。

 要是沒有確鑿的證據就動手,反而會激起百姓民變!

 而且。

 士紳之間互相都有聯繫,他們會通過自己的方式把矛盾解決掉,而不是讓官府介入。

 因為很多官員在處理問題時會兩頭吃,吃完原告吃被告。

 到頭來原告和被告利益受損,唯一獲利的是地方官員!

 看完李若璉從南方送來的一封封密信後,崇禎知道短時間內動不了士紳階級。

 不過他沒有放棄。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換個思路,先從商人開始。

 經銷商制度旨在拉攏各省的大商人,等香皂的生意穩定後,商人們會意識到他們部分利益來自皇帝。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會潛意識的維護皇帝!

 有了這些大商人的支持,崇禎接下來的貨幣改革會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