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第2頁)

 一旦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武將們就會胡思亂想。

 導致出工不出力,或者故意戰敗投降對方。

 靖難之役時,南軍這邊就有幾個手握重權的人明目張膽的演朱允炆。

 崇禎不能重走朱允炆的老路。

 範景文又補充了一句:“世宗便是用這個辦法削的藩。”

 崇禎不置可否的點了下頭。

 世宗是嘉靖的廟號,嘉靖時期被廢的藩王最多。

 嘉靖怎麼削藩的?

 一部分藩王因絕嗣被廢藩,一部分藩王則是因為犯罪被廢藩。

 範景文這句話說的非常有深意。

 他雖然沒明說,崇禎卻聽懂了。

 尤其是那些因絕嗣而被廢藩的情況很不對勁。

 藩王不但有錢,而且妻妾成群,怎麼會生不出兒子來呢?

 生出來容易,養大了難。

 藩王的兒子們會莫名其妙的夭折,導致絕嗣。

 這裡就有陰謀論了。

 無論是否有陰謀,嘉靖都達到了他削藩的目的。

 可惜嘉靖的後代把這個本事忘得一乾二淨,導致被群臣和藩王拿捏。

 範景文離開時天色已晚,崇禎親自派人將他護送回府。

 誰也沒想到大明朝數十萬藩王宗室的命運,在君臣二人的商議下被改變了。

 這充分體現了重要的會議人不多,人多的會議不重要。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崇禎只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處理南京送來的無數題本。

 這些題本大多都是彈劾李邦華的,指責他獨斷專行,草菅人命,大不敬,貪墨公費等等各種罪行。

 少部分題本來自地方官員,大部分題本出自御史之手。

 大明有律,言官不會因言獲罪。

 所以言官便成了南方朝廷官員的槍!

 崇禎並沒有不理會,而是認認真真地把所有題本都寫了回信。

 意思大概是朕知道了,李邦華身為欽差手握重權,不便輕舉妄動,等他回北京後再說。

 同時他將所有彈劾人的名字全都記在一個小本上。

 回信是穩定這些人情緒,防止他們繼續使壞作亂。

 記名字是為了殺人。

 那個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名字,字跡清晰整整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