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588章(第2頁)
“準了,具體怎麼交易你們內閣商議完畢後報到司禮監,朕會准奏。”
“謝陛下。”
眾人離開後,崇禎繼續給錦衣衛安排工作。
不是李若璉這個指揮使不稱職,而是在沒有崇禎的指示下,很多事李若璉不敢自作主張。
“錦衣衛在南面有聰明伶俐,心思活泛,並且奸詐陰毒的人嗎?”崇禎問。
李若璉被崇禎的話問懵了。
他能理解陛下需要聰明伶俐,心思活泛的人,卻不能理解為什麼需要奸詐陰毒的人。
“不知陛下想用奸詐陰毒之人做什麼?”李若璉謹慎地問。
“用計,反間計。”
“想對何人使用?”
“張獻忠。”
“反間何人?”
“李定國。”
李若璉瞬間明白了崇禎的意圖。
崇禎早就有將李定國收入麾下的想法。
但是一直沒有找到方法和機會。
李定國雖然內政能力一般,但是軍事能力一流。
是一個領兵的帥才。
帥才與將才的區別是在小規模戰鬥上並無區別。
但是遇到大規模集團作戰,帥才統籌的能力就體現出來了。
明軍在遼東輸多勝少的原因就是不缺將才,缺帥才。
尤其是事關生死存亡的松錦之戰上,洪承疇庸才的能力可見一斑。
或許有人說洪承疇是因為催戰,倉促出兵才導致的兵敗。
可是別忘了,洪承疇才是一軍主帥。
他不下令出兵,誰敢私自出兵?
明知戰略有問題不但不請辭,反而下令出兵,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內奸。
再說李定國。
歷史上的李定國和大西軍歸順南明有多重因素。
既有張獻忠死於建奴之手,雙方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原因,也有張獻忠臨死前留下那些話的原因。
張獻忠臨死前囑咐麾下將領: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這句話給大西軍未來的路鋪墊了方向。
如果明軍殺了張獻忠,李定國反而不會輕易歸順。
想讓他歸順只能從大西軍內部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