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第3頁)

 秦良玉點點頭,遞給馬萬年一張摺好的紙說道:“進城好好休息一夜,明天一早領完十天的口糧後立刻去往這些地方,分兵把守。”

 “啊?”馬萬年一愣,“張獻忠攜二十人之中來勢洶洶,為何不讓這些人據守城池?”

 秦良玉拍了怕馬萬年的肩膀:“行軍打仗要上看天時,下觀地利。川東一帶地勢複雜,本就不利於大軍行軍,更何況溪峒兵擅長山地作戰,讓他們守城等於自斷臂膀。”

 “休要多問,你奶奶我累了,快安排人進城休息,明天天一亮立刻出發,否則就來不及了。”

 秦良玉所言非假。

 戰爭表面上拼的是雙方士兵的性命,實際打的是補給,是後勤,本質是拼國力。

 明軍為何屢徵遼東不勝?

 是遼西走廊漫長的補給線拖累了明軍,

 補給線越長,運送的糧草就越多,護送的士兵也就越多。

 一旦被對方截斷糧道,大軍不戰自潰。

 遼東戰場如此,川東戰場亦是如此。

 張獻忠大軍的糧草靠搶,雖然沒有後勤補給線,但隨軍的運輸的糧草卻很多。

 四川盆地地形十分複雜。(當時重慶歸屬於四川。)

 東面是平行嶺谷,中間是丘陵,到了成都一帶才是平原。

 四川盆地地勢複雜,我只能大概標註一下,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只有拿下川中丘陵一帶,才算打開了入川的大門

 她們所處位置的地形是平行嶺谷,這裡並不像成都平原那樣的一覽無餘。而是像川中地區一樣,擁有大量丘陵和介於丘陵與平原之間的起伏地形。

 這裡地勢複雜,道路蜿蜒崎嶇,時而山路,時而河流,時而平地。

 張獻忠大軍越多,隨軍運輸的糧草也就越多。

 在這種地勢影響下,陸路安排人沿途偷襲,把守關隘是最好的辦法。

 當然。

 陸路並非張獻忠主力所在,他的主力部隊都在水路這裡。

 水路怎麼打...?

 秦良玉看向身邊的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