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2章(第3頁)
崇禎點頭:“即日起,李邦華入內閣擔任首輔大臣。至於吏部和禮部尚書的缺,容朕想想。”
魏藻德本就擔任禮部尚書一職,二月初的時候前吏部尚書李遇知告病還鄉,崇禎便讓魏藻德擔任兩個部門的尚書。現魏藻德已死,職位空缺。
兵部尚書張縉彥不出意外的話,也會出意外,需要找人補缺。
他目光在朝堂上掃視一圈,片刻後有了主意。
“兵部尚書張縉彥,你可認罪?”
張縉彥終於等到了這句話,他伏在地上聲音無比悲愴:“臣有罪,求陛下開恩。”
“好,既已認罪,就免去你兵部尚書一職,聽後發落。”
“謝陛下隆恩。”張縉彥見崇禎沒有追究的意思,鬆了口氣。
“即日起,李邦華卸任御史一職,轉任兵部尚書;內閣大臣邱瑜遷吏部尚書;內閣大臣範景文兼任工部和禮部尚書;內閣大臣方岳貢遷戶部尚書。”
“如何?”
“陛下聖明,我等謹遵聖上旨意。”在四位內閣成員的帶領下,文武百官齊聲跪倒。
見沒人反對,崇禎長舒一口氣。
他這麼安排是有道理的。
李邦華是帶兵的好手,兵部尚書一職非他莫屬。
邱瑜為人忠誠,原來在禮部擔任左侍郎,沒有黨派適合去人事部門管事。
範景文為人清廉,工部乾的全是花錢的活,讓他繼續擔任下去最為合適。至於禮部,現在這個情況可有可無,隨便找個人安排就行。
最關鍵的戶部他選擇了方岳貢,方岳貢以清廉聞名,戶部就缺這樣的幹部。(戶部尚書在前尚書倪元璐辭職後一直空缺,具體事務由左侍郎王正治處理)。
“汝等回到衙門各司其職,不得有誤。”
“臣等遵旨。”
“沒被點名的人可以走了,襄城伯,內閣和被點過名的人留下。”
沒被點名的文武群臣如獲大赦,紛紛站起身,忙不迭的叩頭離開。他們身上都不乾淨,只要皇上願意查,肯定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