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3頁)
還有一些人不發表觀點,可能是佛系,也可能在觀察朝堂的局面,伺機而動。
起初眾人商議的還是朝堂之事,不多時,就變成了人身攻擊。
“萬歲,李邦華在此關鍵時刻提出南遷,實乃妖言惑眾,按律當斬!”光時亨說道。
“光時亨鼠目寸光,妄為天子朝臣,德不配位應砍了他的頭。”李邦華反擊。
“萬歲,此時若是不走,等流賊圍城想走也走成不成了!”李明睿再次勸道。
“肅靜!”見眾人吵得差不多了,崇禎讓王承恩出聲制止。
他看向內閣首輔魏藻德,問道:“內閣什麼態度?”
魏藻德左右看了看,慢悠悠出班拱手說道:“內閣還未商議妥當!”
“呵,”崇禎冷笑,“你們幾個立刻商議。”
歷史上,魏藻德早就做好了叛變的準備。
他說:像我這樣的有才能的人,李自成必然會奉我為座上賓,好吃好喝的伺候著!
所以,魏藻德並不想讓崇禎得逞。
按照他的規劃,崇禎和三位皇子都留在北京。如果守住了京師,這天大的功勞裡有他一份;如果京師失守,崇禎和三位皇子便是他投降大順的投名狀。
同樣也是一份天大的功勞!
在大明是朝臣,去大順也是朝臣,沒必要在意誰是皇帝!
魏藻德回頭看向其他四人,低聲詢問意見。
內閣原本有七人,前首輔陳演,閣臣蔣德璟辭官。李建泰馳援山西在保定被流賊抓捕,現在內閣算上魏藻德只有四人。
其他三位內閣成員分別是方岳貢,範景文和邱瑜。
這些人中範景文是內閣次輔,任工部尚書,職位和權利都比其他兩人高。
方岳貢和邱瑜知道誰都惹不起,同時說道:“我等皆聽首輔次輔之言。”
範景文見狀,朗聲說道:“臣以為李御史之計可行,我大明軍隊現在缺餉少糧,此去南京路途遙遠,若在途中因為餉銀一事發生譁變,後果不堪設想。”
魏藻德微微搖頭,“範大人此言差矣!京師守軍本就不多,太子南遷需分出千餘人護送,屆時守城將難上加難。”
“太子年幼,獨自去應天府後一旦遭遇朝臣,宦官或者後宮干政,將給大明帶來無妄之災。”
“京師乃大明根本,若萬歲棄之而去,等於將半壁江山拱手讓與流賊,乃陋計也。”
“現在應當固守京師,等待勤王大軍。流賊雖巨,卻都是些烏合之眾,待吳三桂關寧軍一到,定會四散而逃。”內閣首輔魏藻德一字一句的說道。
三句話,第一句反對了李邦華的觀點,第二句反對了李明睿的觀點,第三句話表明他支持光時亨。
有理有據,無法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