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第2頁)

 一位大叔苦笑著說:“李國輝仗著和周洪斌他們關係好,自己把這片荒山荒地都給承包下來了,最近為了應付檢查,才說是集體的,要不然我們村裡哪能脫貧啊,而且昨天還特意叮囑我們,還要我們不準對外說,為了堵我們的嘴,每家都給了一升油,讓我們不許亂說,一升油就想堵我們的嘴,沒門!” 

 “我看你們村子裡還有小廣場、圖書館,還裝了太陽能路燈,這些不都挺好的嘛。” 

 徐雨萌故意這麼說。 

 “那才花幾個錢!我們還是後面才知道,修廣場、做圖書館和裝路燈都是上面撥下來的錢,修廣場的時候還是全村人一起出的力,他自己也出了點錢,但和他從村裡面賺的錢比,九牛一毛!你們還不知道吧,那個採石場說是村裡的,實際上也是他的。”有一位大叔說。 

 徐雨萌、朱良忠和張小兵幾個又去了一下茶山,然後看了看採石場。 

 可以肯定的說,能做到這些,僅憑李國勝、李國輝一個村支部書記、一個村委會主任是不可能做得到的,需要鎮裡、縣裡這些方方面面的環節都需要打通。 

 而且從半山坡村村民瞭解出來的情況來看,半山坡村除去茶園、採石場這兩個李國輝、李國勝自己的產業外,村民們其他收入,也就是在採石場和茶場打打零工,然後靠一些貧瘠的山地,就這……還是省級的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模範村! 

 之前,按照脫貧的要求,脫掉縣級貧困縣的帽子,那可是從zong央到省裡再到市裡、縣裡,可是要層層把關,層層驗收的,為何所有的人,這麼多的部門,層層綠燈、一路通行無阻? 

 形式主義害死人!或許不少部門的領導,下來考核驗收的時候,只是走個過場,坐在會議室裡聽聽報告,然後看看資料,幾個人一合計,就這麼的驗收合格了,從來不站在農民的角度想問題,從來不想自己手裡掌握的那支筆簽下去的話,對這些貧困農民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