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第2頁)
預計華夏竹文化歷史工業園區的遊客年接待量將達到50萬人次,旅遊收入將達到18億元;菌種文化歷史工業園區的遊客接待量將達到45萬人次,旅遊收入將達到16億元。同時,我們還將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質量,讓每一位遊客都能在雲州留下美好的回憶。
剛剛結束的考察,像是一場穿越時空與文化的旅行。那市裡的景點,宛如歲月長河裡的繁星點點。而那新園區,像是新生的希望之苗,華夏竹文化歷史工業園區與菌種文化歷史工業園區,帶著獨特的韻味,在陽光下孕育著無限可能。還有那仙遊之地——花蓮山景區和望江樓景區,這兩座 5a 級的瑰寶,它們是歷史的詩,是歲月的歌。花蓮山的奇秀,恰似大自然揮灑出的夢幻畫卷,“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每一道山稜,每一抹色彩,都訴說著古老的傳說;望江樓的古韻,宛如一位溫婉的老者,在悠悠江水邊,低吟著千年的故事,“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要把雲州打造成網紅城市,我們需要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舉措。徐雨萌微微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聲音沉穩有力地說道:“首先,在宣傳方面,我們要利用新媒體平臺,邀請知名旅遊博主和網紅來體驗雲州之美,通過他們的視角和鏡頭向全世界展示我們的花蓮山、望江樓、竹文化園區和菌種文化園區,製作精彩的短視頻和圖文內容,引發廣泛關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雲州之美如春雨般滋潤遊客的心田。其次,在旅遊設施上,打造特色旅遊交通,比如復古風格的遊覽車穿梭於新舊景區之間,不僅方便遊客出行,本身也能成為一道移動的風景線。再者,開發具有云州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將竹文化、菌種文化、景區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讓遊客把雲州記憶帶回家。同時,在各個景區舉辦特色文化節,像花蓮山的開光大會、望江樓的古韻文化周、竹文化園區的竹藝慶典和菌種文化園區的科普節等,吸引遊客在不同的時間前來體驗不同的樂趣,‘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讓雲州四季皆有美景可賞,有樂事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