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可是,這個汙水並沒有流向你的蝦池呀。”徐雨萌說道。

 “你現在看是不會。但如果一下雨的話,造紙廠的這個位置正好屬於兩山夾一窩的地方,水量暴漲,汙水就會流向這邊的水槽,然後流入到邊上的蝦池。”江南說出了原委。

 徐雨萌點了點頭問:

 “你們去縣法院告造紙廠之前,就蝦池賠償的事,和造紙廠協商過嗎?”

 “找他們協商過,他們根本就不承認蝦池的汙水來自於造紙廠,還說蝦池根本就不應該建在他們造紙廠的下游,並且明著說一分錢就都不會賠的,有本事就去法院告,法院怎麼判他們就怎麼賠。”江南越說越氣憤。

 徐雨萌聯想到之前江南江北兄弟說的造紙廠的老闆是何澤亮的弟弟何友亮,以及在法院證據確鑿的前提下,依舊打敗官司,她瞬間明白了這裡頭的彎彎繞,腦子裡一下子蹦出了一個詞來:政治家族!

 因為一直想著和父親一樣到基層去工作,徐雨萌在團省委工作的時候,就專門研究過縣域經濟以及縣一級的政治生態環境。

 在縣一級,大家往往最關注的,是縣委書記的權力過於集中,權力過大等問題上,為了不讓縣委書記和縣長在當地形成固有的政治勢力,所以,一般縣委書記和縣長均由外地調入。

 但大家往往忽視一點。

 那就是長期在當地經營許久的本地家族的政治勢力,對當地的影響力,往往更不容小覷!

 這些本地的政治家族,往往通過血緣和聯姻,形成利益共同體,一個小小的縣城,往往有多個這樣的政治家族把持著,某些時候,他們的影響力,甚至超過外地來的縣委書記和縣長,一些縣委書記和縣長沒有當地政治家族的配合,甚至令出不了縣委、縣政府,有令不行,有令不止的尷尬境地。

 徐雨萌特意研究過一名掛職幹部寫的報告。

 那名掛職幹部對他所在的縣的政治家族勢力做過詳盡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