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理府淪陷(一)(第3頁)

 但是如果叛軍再圍困大理城兩三個月,那城裡的百姓和將士都要斷糧。

 到時候,才是真正的人間慘劇。

 安史之亂中的睢陽之戰,張巡率領不到七千唐軍,硬抗叛軍十幾萬人,固守數月,前後歷經大小數百戰,使叛軍不能南下江淮,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大功。

 但功勞的背後,是血淋淋的百姓。

 《資治通鑑·唐紀》記載,“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又盡,巡出愛妾,殺以食士,遠亦殺其奴;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既盡,繼以男子老弱。”

 同時《資治通鑑》也記載,“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是真是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百姓有機會棄城逃命,我相信他們應該不會主動選擇這種死法。

 大理的情況遠不至於此。

 畢竟開戰一個月時間都還沒有,要到那種程度,至少也得打五六個月之後。

 第二個問題就是大理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官,這才是最棘手的問題。

 曲靖、澄江、臨安、大理、永昌的最高官職都是正四品的知府,聽誰指揮就是一個問題。

 布政使張漢儒有言在先,到大理之後,一切行動都聽大理知府梅異志的指揮。

 但是,大家品級都一樣,我憑什麼要聽你指揮?

 而且梅異志還是一個書生,一直在翰林院為官,沒有基層經驗,很多命令都很理想化,被其他幾府知府排擠。

 不僅他們之間有矛盾,手下將士之間也有矛盾。

 四面城牆,有的城牆攻勢猛烈,有的城牆幾乎沒有戰鬥。

 誰去守攻勢猛烈的城牆,誰又去守沒有戰鬥的城牆?

 不管派誰去戰鬥,將士們都會有怨言。

 派其他四府的將士,他們會埋怨大理知府欺負外人,埋怨他們府的知府沒有為他們爭取到應有的權利。

 派大理府的將士,那大理府的將士也會埋怨梅異志胳膊肘往外拐,外人不僅來吃他們的糧食,還不幫他們打仗。

 政令不齊,沒有一個能鎮得住大家的指揮官就會有矛盾。

 城外的叛軍還沒解決,城內自己就鬧得不可開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