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傳入神京(二)

 自從太上皇離世,吳體仁就動了辭官的想法。

 後來又經歷了三皇子政變,提出辭官,但被隆正帝拒絕了。

 今天,隆正帝終於批准了。

 現在辭官就是激流勇退,至少不用承擔雲南失陷的責任,史官也會記載他是反對對茜香出兵,以及反對從西南三省派兵支援雲南才辭官的,這就夠了。

 要評判一個朝廷官員的政績是很難的,頂多也就在歷史上留下不痛不癢的幾句話。

 好在他當首輔的這幾年,碰巧遇到賈珠的崛起,打敗大金和韃靼,尋回傳國玉璽。

 雖然這些事情和他都沒有關係,但是他作為百官之首,有間接的功績。

 就像所有文武百官的功績都可以算在皇帝一人身上一樣。

 比如,都說秦始皇統一六國是秦始皇的功績,但也是王館、李斯、王翦、王賁、李信、蒙驁、蒙恬等人的功績,更是奉六世之餘烈數百萬百姓的功績。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

 吳體仁清晰感覺到,大乾的麻煩只會越來越大,隨時都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作為一個文人,追求的就是一個生前身後名,所以辭官一點惋惜都沒有。

 總比將來被罷官好得多。

 百官也沒想到,一個普通的朝會,首輔辭官了,雲南開戰了。

 但是相比起吳體仁辭官,還是雲南戰事更重要。

 張貞運道:“陛下,要不還是讓雲南軍和南安王府軍撤軍吧,如今雲南更需要他們,茜香的事情,可以以後再討伐也不遲。”

 隆正帝道:“朕已經通知茜香女王了,現在撤兵,豈不是出爾反爾,要將大乾威嚴和信義置於何地?”

 只要雲南軍能將王府軍全殲,雲南現在付出的代價,隆正帝還可以承受。

 所以撤軍是不可能撤的。

 隆正帝繼續說道:“朕認為雲南土司各自為戰,不足為慮。”

 “就算短期內攻佔城池,等大軍討伐時,也勢必會丟盔棄甲,回到戰前的局面。”

 “讓四川、貴州、廣西三省各派一萬駐軍支援雲南,由廣西總兵李錫居擔任主帥,幫助守城,等雲南軍從茜香平叛回來後,合力討伐,定能大破敵軍。”

 朝臣都還以為土司還和以前一樣,三萬兵馬可以吊打任何一個土司,所以並沒有提出異議。

 決定好之後,隆正帝隨即頒佈了調兵的聖旨,立即發往西南三省。

 隆正帝和朝臣們都不是很重視,土司們總是見縫插針,時不時製造一點麻煩。

 但是隻要把他們打怕了,就可以安定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