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 作品
第1126章 會試新規,崇禎親自出題(第3頁)
只是商量了片刻的功夫,走出七人,依次抽出一個紙球,交給了王承恩。
“這七道題,朕會讓大明日報館印刷,開考前半個時辰送到貢院,都散了吧!”
眾人行禮後離去。
待眾人離去後,崇禎揹負雙手在大殿內緩緩的走動著。
會試三場,第一場考四書五經的經義掌握情況,這是基礎,看看考生是否博學。
第二場則是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內選答一道,可以簡單理解為公文,檢驗考生是否具備做官的基本條件。
要求士子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寫出相應的詔、誥、表等,其中重要的就是判語,這是考察士子對《大明律》的掌握情況。
所以說,會試錄取的學子,不一定會判案,但一定是懂得律法的。
第三場則是考經史策五道,就是策論了,可以理解為定國安邦的見解了。
換作以往,考官們最看重的是第一場,可現在崇禎看中的卻是第三場。
甭管他是不是高談闊論、紙上談兵、眼高手低等等,這些都可以慢慢磨鍊,
可若是連這種格局、想法都沒有,即便是四書五經讀的再好也只能當個知縣、知府了。
他翻閱了明以來所有策論題,說實話,若非是他穿越過來,接收了原主的知識,他估計連題目都看不懂。
例如宋仁宗嘉佑六年的策論題目,只有四個字:浮費彌廣。
你得先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裡,意義是什麼,然後才能根據時務寫策論。
這還算是正常的策略題,若是遇見哪些奇葩的,那更是讓人崩潰,諸如元朝的一道策論:商姓祭主丁卯九月生,宜用何年月日辰安葬。
誰遇見這種題目不慌?
只會死背誦儒家經典、只會寫詩作賦的人,想進士及第?真的是難於上青天。
想到這裡,崇禎輕輕的搖了頭,微微沉吟了一會兒後,提筆寫了起來。
五道策論一氣呵成。
崇禎嘴角掛著一絲輕笑,五道策論不說全軍覆沒了,至少九成都得亂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