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 作品

第824章 四朝名臣的恐怖,誓師


  眾人陷入思索之中,能坐在這裡的,那都是熟讀經典之人。

  自有記載以來是五次,分別是春秋時期,周定王五年暴雨沖毀了原來的河南浚縣南岸的堤壩,第二次是王莽新朝,第三次是北宋慶曆八年河南濮陽東岸決口,第四次是南宋紹熙五年,河南新鄉原陽地區決口;第五次是大明孝宗弘治七年。

  為什麼會改道,是因為泥沙太多,形成地上懸河,加上年久失修、大暴雨,以至於決堤。

  大禹治水的訣竅是什麼?堵不如疏,因勢利導,將河水從低窪處導出,而不是一味的加堤築壩。

  京杭大運河是怎麼弄出來的,那肯定是人挖出來來的呀。

  三個問題的答案稍微有點思考能力的都知道了,再聯繫遼河的特點就明白袁可立為什麼要炸了柳河口了。

  遼河西沙東水,尤其是柳河流經區域有四條支脈匯入,都是帶著泥沙的,以至於在柳河與遼河交匯處下方沉積,久而久之就成了地上懸河。

  只要下大暴雨,河水必漲,平均七八年決堤一次,就形成一次遼澤。

  雖然家奴佔據遼東後,一直在清淤加堤,但終究有一天堤壩無法再加了,到時候就不是沼澤地,而是真正的澤國了。

  既然如此,那就炸了柳河口,讓柳河水進入低窪的遼澤區域,遼澤區域內也有諸多的河流,諸如繞陽河等等,只要順著水流開挖,將河水引入諸多河流就行了。

  久而久之,整個遼澤說不定會被沉積的泥沙給填平了,遼河決堤之事就不會在發生了。

  而且大戰之後,總得給百姓們找點事情做,直接給銀子也不好,挖河是不錯的選擇。

  以短時間的陣痛換數百年的長治久安,這筆買賣值得。

  而且還能讓遼河水位降低,有利於大軍渡河,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閣老,您這看似驚悚的一招,實則是神來之筆呀!”

  “對,長痛不如短痛,加堤築壩早晚早晚有一天沒法加高了,到那個時候決堤了損失只會更大!”

  “閣老,您這一招是一舉三得,一勞永逸、降低遼河水位便於我們渡河、更能讓百姓賺點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