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 作品

第22章 召宋應星、陳振龍進京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就駕崩了。

  八月十一日的奏疏,這個時候朱由校已經是病重了,怎麼可能會重視這件事情。

  身為臣子,為君分憂,皇帝病重無法處理,難道大臣們不能處理了嗎?

  砰!

  一直面色平淡的崇禎將奏疏拍在龍案之上,暴怒道:“這群狗官,只知道結黨營私,爭權奪利,絲毫不顧忌百姓死活,這種事情都不上報,陝西巡撫都是幹什麼吃的,三邊總督、內閣又在做什麼?”

  怒罵了幾句後,崇禎慢慢的平復了下來,陷入了沉思之中。

  為什麼會發生民變,因為吃不飽。

  為什麼吃不飽,因為苛捐雜稅太重,這是表象。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百姓的耕田太少了、產出太少,耕田大部分集中在宗室皇族、士紳手中了。

  不將田地給弄出來,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雜稅,都無濟於事。

  崇禎這段時間看過戶部的記載,北方夏麥秋粟畝產2石,南方稻麥兩熟田畝產3石,這麼算下來,平均畝產兩石半,也就是380斤左右。

  而人均不足2畝田地,算下來也就700斤左右,這還只是稻穀,再加工成米,估計只有500斤。

  古代農民可沒有大魚大肉,油水少,一個人一天一斤大米都不夠,這些米也只有一個人一年的口糧。

  若是遇到水災、旱災、蝗災等等的,能一日三頓粥都是奢侈,更別提朝廷重稅和士紳官吏的層層盤剝了。

  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讓百姓有更多的田地,產量不夠,那就田地地數量來湊。

  人均兩畝不夠,那就三畝、五畝,甚至十畝。

  這話說著簡單,但真要實施起來,困難無比。

  大明王朝兩百餘年,歷經十五位帝王,也只有太祖的洪武年間和萬曆年間搞清楚了全國有多少的田地的數量,足可見清理田地數量這項工程的難度。

  涉及到宗室皇族、士紳地主的利益,必須得掌控強有力的兵權,這樣才能防住他們暴動。

  分田目前做不到,但他可以引進產量高的作物,例如土豆和紅薯。

  後世史書記載的很清楚,土豆是萬曆年元年進入大明,而紅薯是1593年由陳振龍引入大明王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