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 文武之爭,大軍西進




                “但說無妨!”

    “侯爺,此戰之後,大明周邊已經無外敵了,說是四海澄清也不為過。

    之前陛下投入巨資研究火器,是因為外敵環伺,群臣自然不會反對,可之後外敵盡去了,群臣勢必會阻止火器的投入,進而轉向民生,因為他們想青史留名。

    文官通常都是記吃不記打,時局亂了想到了武將,盛世了就忘了我們的存在開始打壓武將,馬放南山,甚至以文統武,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再上演了。

    火器這東西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步步慢,且有很多巧合性,誰都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就搞出一個大威力的火器,

    如果我們故步自封、減少投入,以後的我們就是今天的安南,現在投入是巨大一些,是為了以後讓我們後代有足夠的底蘊對外。

    所以,末將以為,待平定安南之後,希望秦總兵能回京一趟,提出繼續保持火器研發的決定。

    侯爺是陛下最為信任的武將之一,說話分量比較重,文官想反駁也得掂量掂量。

    末將不是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是為了大明的未來。”

    聽著洪承疇的話,秦良玉沉默了。

    以武統文,這事兒她是最有發言權的。

    萬曆二十七年之後到新帝登基之前,她率兵立下赫赫戰功,可始終有文官嫉妒、排擠、打壓,上書彈劾。

    她逼不得已,只能上書天啟皇帝,陳述實情。

    好在天啟皇帝還算識人,下詔讓文武大臣必須以禮相待、不得猜忌,這才讓她熬到新帝登基。

    以文制武的後果就是軍事效率低下、指揮體系混亂、軍士士氣低落、戰略和戰術失誤等等問題,任何一個都是致命的存在。

    倒不是說沒有文官統兵大勝的情況在,諸如大明的王驥、王越、王守仁、于謙、曾銑、袁崇煥等等,但畢竟是少數。

    可一旦失敗,那基本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大將軍放心,待本侯這邊安排完安南的事情後,必上書請求回京!”

    秦良玉說到這裡,微微沉頓了片刻:“但此事兒不是單單火器研究之爭,更是文武之爭,我們要在保持軍隊戰力的最強的情況下讓陛下和文官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