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 作品
第1593章 圜刃,錐鑿(第2頁)
奢震聽完不屑的笑了笑:“知道大明的井鹽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很複雜,本座就不給你們講了。
但最重要的一環是鹽井的挖掘,以前是大口井,但滷水枯竭後就必須繼續往下挖,越挖越深越吃力,
到了宋慶曆年間,民間發明了小口井,這種井有多小呢?
據本座所知是榮州的鹽井,之能容一竹筒,故名為海眼。
挖掘這種鹽井的工具是圜刃,圜刃是長筒狀,碗口粗細,底部有圓形的鋒刃,頂端裝長柄。”
說到這裡的時候,奢震左右看了看後,走到了一側放置筆墨紙硯的書案前,提筆蘸墨,一邊在紙上畫著什麼,一邊繼續說著。
“大明黃河經常氾濫,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偷工減料。
嘉靖年間的治河大才潘季馴出任總理河道的時候,要求築河堤必須要用粘性較大的膠淤老土,膠淤老土堆積五寸後就必須要用夯杵三四遍。
一座堤壩多高?矮則兩三米,高則七八米、寬數米,哪有那麼多監工看著用料?
所以,潘季馴發明了一種檢查河堤是否偷工減料的工具,名曰錐鑿,其實就是改良後的圜刃,但比圜刃更好用,
檢查方法就是在大壩上每隔幾丈就往下打一個孔,取出十餘米下的堤壩用料是否是真土肢泥、有沒有含沙、夯杵的次數夠不夠。”
說到這裡,奢震的手中的筆也放下了,呈現在眾人面前的則是兩幅畫,和剛剛所描述的一模一樣。
“你說了這麼多,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笨!”
阮福匯怒斥了一聲,而後沉聲道:“本官明白了,奢首座的意思是用錐鑿探尋這一帶的地面,
想要挖陷象坑至少的四五米的深度,用錐鑿往下探一探,就能看看
適合的地方我們避開就是了。
或者問問附近的百姓,他們世代生活在這裡,熟悉地形,兩者相配合,能極大的降低我們的探查工作量。
這種錐鑿製造不算太難,且我們不需要探查太深,兩三個人配合,一天能打出二三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