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昊 作品
第406章 軍力(第2頁)
之所以要修建這麼寬闊的道路,是為了以後運送大型器械的便利,還有就是發生工業危害時,可以更好的逃命,不會因為街上的馬車,蒸汽車之類的車道而堵塞交通。
整個城市不設立城牆,可以無限制外建。
其中經濟城市也不設立城牆,無限外建。
這兩種大城市的建立,如果想要形成,單是李恪政策上的實行是行不通的,還得需要大量的剩餘生產力以及人才。
要想擁有大量的剩餘生產力,首先就得解決糧食問題,一但精耕細作完成,以前五十畝產量不到百石,形成之後十畝,二十畝產量二百,四百石。
更少勞力投入,換來更多的糧食報酬,此外,還有安南都護府以南的占城稻。
他是李恪有把握形成工業革命的重中之重,當占城稻在安南都護府,嶺南道,江西東道大面積種植時,單是一地的糧食產量,就幾乎可以養活大半個天下,三個地區,外加上河南、河北和淮南道三道,精耕細作實行下去後,一年生產的糧食將是以往糧食產量的十倍,一年種地,抵得上以往十年。
到時候糧食價格還會大幅度降低,再加上進工廠,城市掙得錢是種地的一倍還要多。
關於工廠工資問題,李恪已經定下了最低工資標準,那就是一個月三貫,十六歲以上,不管男女,一個月工錢不能低於三貫錢。
這種工資,就以紡織工廠為例,一名女工一天織一匹布,也就是現在市價的一貫錢,一個月三十匹也就是三十貫,如果算是搓條,拉線,染色等等工藝,一條生產線五個人,那些工廠一臺紡紗機也是能賺一半的錢,十五貫。至於材料之類的損耗,一廠一千架嫘祖紡紗機,一個月一萬五千貫,是三百個中產之家的收入,這些威脅,李恪覺得他們值得擔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