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昊 作品
第377章 開源節流
總之,教育不易,每年院長一萬八千貫,教職員工兩萬六千貫,飯食九十四萬貫,雜費三萬貫,加起來一百萬貫出頭,放在後世七十億出頭,簡直就是在燒錢。
以後孤孩從嬰孩算起,不算直接溺死摔死,扔出去能活下來並且長大的連百分之一都不到,要是算上這些再加上溺死的,每年進上林苑的嬰孩,估計不會低於二十萬,十三年加起來就是一百多萬,李恪還打算養他們到十七歲之後再走,那就是三四十萬,是現在的一百多倍,預計每年一億貫,後世七千億塊。
本來李恪還打算以後京畿道做順了,就出資讓大唐十道全部的嬰孩李恪都撫養起來,但要是都加起來,每年最少十億貫,大唐一年稅收都不知道有沒有一億貫。
想到這裡李恪便手扶額頭,頭痛欲裂。
按照李恪的想法,他打算先期先投資一些,然後等這些學生長大後再讓這些搞種植,養殖等讓這個學院制度自給自足,這樣即會讓整個大唐因為沒有棄嬰而使人口大量增長,一方面,從書院出來的這個高技術人才,將會對李恪未來的佈局產生巨大的影響。
能在二十年內讓大唐人後翻兩番,從一千萬到四千萬,並且這多出來的兩千多萬人,還全都是學院出來的高技術人才,相當於工業革命前夕的人口基數,千萬人級別的人口基數,若是適當引導,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
李恪認為,即便是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米字國,即便是有千萬級人口,也沒有千萬級的人人識字,上過十二年義務教育的人群,兩千多萬上過十二年義務教育的人口,李恪都有把握在四十年內爆發第二次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