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不太正常(第2頁)
“阿娪,你……唉,罷了。”
連蔡媼都知六娘是個擰的,自己的女兒,柏夫人又何嘗不清楚?
今夜難得好氛圍,她也不想鬧得不愉快,阿娪也不是一兩日就要走,再找時機就是了。
接下來母女倆又聊了些別的,難免涉及到柏家。
柏夫人沒有問女兒要不要去外祖家走走,她清楚女兒必是不願的。
“你外祖親她……縱有不對,兒女也不能言父母的不是。但對你大舅父我確是記恨了許多年,不過他如今也已不再人世,人死燈滅,也就罷了。好在你餘下幾個舅父以及兒孫輩都還算爭氣。”
姜佛桑卻清楚,爭氣未必,虧了士族的身份,說不得還借了裴氏的光。
朝廷在各州郡設立了專管官吏選拔、考評的中正官,中正官根據“品”、“狀”、“薄閥”三方面來選才、定品,之後報請大司徒,朝廷再根據所定之鄉品來決定是否給以官職以及所給官職的高低。至於那些已經為官者,這些則會決定他們是升是黜。
不巧的是,江州的中正官擔任者正是裴氏族人,朝中的大司徒又恰是裴迆之伯父,亦是裴氏一族。
不獨江州如此,南地他州也差不多皆是這般情況。中正官無一例外出自門閥士族,他們當然更樂意推薦自家子弟為官,評定時把家世、資歷放在第一位,德與才反倒成了次要。
一個人,只要出身士族高門,便能得上品,品高者不為卑官亦是必然。而寒族子弟,縱是再有才幹,除非立下特殊功勳,否則一輩子也難以爬上高官顯位。
久而久之,“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能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亦當塗之昆弟,寒門庶族想都不要想。
用這種方法選出來的不乏德充才盛之人,更多的卻還是上不能為君王解憂、下不能安黎民社稷之輩。
弊端如此明顯,為何還能牢固不破?
因為它捍衛了世家的利益,世家一日不倒,九品中正一日難絕。反過來亦是同理。
然而正所謂物不平則鳴,誰甘心被出身限定一生?誰又甘心一直被壓在底層?
長久的不公正,讓人們漸漸意識到,任你再肯拼命、再有才幹、再有憂國憂民之心,沒有一個好出身什麼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