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上槑 作品

第107章 毫無頭緒(第2頁)

真正為賣而賣的只有專門從事小商品買賣的小商小販,。

他們出售的商品種類比較單一,有賣針的,有賣席的,有販粟的,也有販履的。多是本小利微之物。

卻也不是全無貴价物品,比如糖和各類紡織品、麻織品,以及毛織品。

一路看下來,姜佛桑發現,這個集市上的主體其實只有三種,農人、匠人,和小商販。

農人與農人之間、農人與匠人之間,常是以物換物、互通有無。

這種方式既簡便又快捷,只需將雙方勞動所得互相轉換進行餘缺調劑,就能維持各自生活所需和再生產過程所需要的工具。

小商販呢,除了售賣日用之物與村民,偶爾也需採買些東邊有西邊無的東西,這樣倒騰來去,賺些差價度日。

譬如他們眼下所販貨物,或許就是前幾日趕到其他鄉市收購後,再到今日的鄉市上出售。亦或者在農村集市上購買產品,再轉運到城中市肆去賣。

這樣農人和匠人多了生財之源,城邑居民的某些需求也得到了保證。鄉市成了城鄉物產交流的中間地帶,小商販們則靠著在兩地之間朝資夕賣、糴賤販貴來獲取利潤。

人人身兼雙重身份,既是售賣者,也是購買者——總的來說,純粹的顧客很少。也難怪陳縑孃的布匹會遇冷了。

安州是桑蠶大州,基本家家養蠶戶戶織錦,來趕集的農戶自己家中也都有織布,自然不需花錢買別人的。

那些商販大約也看不上陳縑娘“粗陋”的手藝,且只有一匹之量,不值得采購。

馮顥上回託人喬裝成布商從她手中買的那匹布,只費了二百九十錢,比麻布價還低。

即便如此,仍是乏人問津。

陳家世代開織作,陳縑娘不會不知箇中原因。這種賣梳於僧、明珠暗投的行徑,她到底在想什麼呢?

日頭緩緩西行,光芒逐漸黯淡。

村民們開始四散歸家,商販們也陸續收攤。

不出意料,陳縑孃的布沒有賣出。

從她臉上也看不出有失落的情緒,怎麼來便怎麼回。

姜佛桑還是喊她上車。

這一整日,他們仨好歹尋了家食鋪吃了碗熱餺飩。陳縑娘卻是隻吃了塊麥餅,家中帶的,早已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