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古剎問道(第2頁)
“大師剛才之言,是何意?”我心中好奇,開口試探到。
“施主又何必多此一問!”
我頓時有些羞愧難當,我這點小心思似乎在他睿智的目光下都無所遁形。
老和尚將我請到偏殿,我們在一張茶桌前相對而坐,剛才短短的幾句對話,我已經感覺到眼前這位老僧深不可測。
面對這樣的高人,我實在有些侷促,我身上罪業深重,不知如何開口,老和尚只是給我斟上一杯清茶,他起身來到書案前提筆寫起字來。
老和尚寫完字,回到桌前坐下,似乎看出了我的侷促不安,他開口給我講了這寺廟的歷史,這國清寺乃是千年古剎,始建於隋朝開皇十八年,歷史上曾出過著名的“國清三隱”,即豐幹禪師與寒山、拾得一共三位高僧大德。
寒山、拾得我倒是有所耳聞,這兩位行為怪誕,瘋瘋癲癲,跟後世的濟公頗有相似,他們二人後世也被稱為“和合二仙”,象徵了夫妻和睦,幸福美滿。
大名鼎鼎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其中寒山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老和尚跟告訴我,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而天台宗講究“止觀雙修”、“一念三千”,這些話我壓根不太理解,老和尚耐心的給我一一解釋起來。
所謂“止”和“觀”,“止”就是把你的心緒全部止住。止住以後,你的內心就會像水一樣平靜,就可以映照萬物,這個就叫“觀”。
而一念三千就是大千世界在我心中,做到固守寂靜,但是也要明觀世理;深知要止息心念,但也要融涵世界。
雖然他說的話此刻我難以理解,但在這小小的禪房裡,在這位老和尚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安寧祥和,慈悲寬容,我先前心中的鬱結也慢慢消散。
不知不覺,天色已見晚,寺院裡的鐘聲也響了起來。
老和尚起身,最後對我說了一句:“守住內心即是安寧!”
他將先前寫的那副字條摺好遞給我,轉身離去。
我打開一看,上面是一首詩:“世間何事最堪嗟,盡是三途造罪楂。不學白雲岩下客,一條寒衲是生涯。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三界橫眠閒無事,明月清風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