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通商倭國

 京師朝議,翰林侍讀李時勉上奏反對停罷下西洋。 

 他的理由還挺務實的,他說下西洋一可以揚我國威,二來還能互通有無。 

 楊士奇表示反對,他認為許多藩國趁機多貢、冒貢,空耗國力,必須罷去,與民生息。 

 李時勉嘲諷道:“敢問閣老,市面上青花白瓷碗多少文一隻?” 

 楊士奇覺得好像被羞辱了,他堂堂大學士,竟然被問這種小兒科問題,沒好氣道:“普通白瓷碗,三五文一隻也有,若是青花瓷碗,最多十來文便能買一隻。” 

 李時勉又道:“再請問閣老,我大明與藩國通貢時,青花白瓷碗折抵多少文一隻?” 

 楊士奇冷哼一聲:“我天朝技藝天下獨有,藩國絕無。不過,青花白瓷碗嘛,想來最多翻上百倍價折抵吧。” 

 “錯!”李時勉大聲道,“一隻青花白瓷碗折抵給藩國是三千七百五十文,翻了數百上千倍。” 

 原來大明與外國通貢貿易,是通過折抵法來交易的。比如藩國送來一頭牛,折價多少錢,然後大明朝給他多少個鍋碗瓢盆,算多少錢。這筆賬算下來,往往是大明給出的物資折算價是藩國物資的成倍甚至數倍之多。 

 賬面上看起來,那自然是大明虧了許多。但是,這個通貢貿易,定價權在大明。 

 於是,藩國進貢的許多高價值的東西就被會強行壓價。 

 李時勉又朗聲對眾臣說道:“諸位同僚手中所用的象牙笏板,象牙夠珍貴吧?我天朝所產不多,唯有西洋諸國多產,諸位可知,入貢時,象牙多少一斤?” 

 有人奇道:“怎麼也得四五十文一斤吧?” 

 李時勉大聲否決:“錯!象牙一斤六文錢!出了大明門,街上吃一碗麵條尚且有點不夠,卻可以買一斤象牙!” 

 眾人議論紛紛,但凡有點腦子的,這時候都算出來了,這麼個貿易法,肯定是咱們大明賺錢了啊。 

 楊士奇臉漲紅了,他覺得受到了羞辱。 

 他反對下西洋的原因其實都不太方便往外說,一是下西洋的寶船是工部出錢,但賺的收益卻是皇帝的,現在朱高熾願意放棄這部分收益,讓國庫省點錢,本意是為了與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