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我本不想裝逼,直到懷慶來了(第2頁)
“這場國本之爭持續了整整六年,誰也不願意服輸,內閣首輔換了四位,朝中官員換了好幾茬。直到一位雲鹿書院讀書人接替首輔之位,卻投入仁宗麾下,替仁宗解決了這件事,扛下了罵名。”
“雲鹿書院因此被仁宗厭惡,認為雲鹿書院不利於皇權統治,所以程晦組建了國子監,朝廷自己培養人才。”
“儒家的衰落,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李長安指著一塊石碑說道,“這就是那位程亞聖的墨寶”
仗義死節報君恩,流芳百世萬古名——程晦。
趙守嘆氣道,“沒錯。我觀李兄文章,雖然也是輔助帝王,但是卻自成一格,完全不迎合帝王。”
李長安心道,那得看是誰寫的。
諸葛武侯兩輩子都是大權臣,第一世劉阿斗是甩手掌櫃,第二世李長安敢於放手,諸葛武侯當然不用迎合帝王。
“帝王胸懷天下,不為私心蠅營狗苟,自然無需儒家迎合,如果儒家之人迎合帝王,那麼儒家的脊樑骨也就斷了。”
李長安簡單的幾句話,卻讓趙守大感贊同,“難怪李兄年紀輕輕就能突破君子境,果然是見識高遠!”
魏淵則是掏了掏耳朵,這些年他沒少被這些儒士罵,對於李長安這樣的話他早就預料到了,畢竟他可是個心中不敬皇權的人。
趙守繼續說道,“程晦潛心研究經典,歷時十三年,創造出了一套青出於藍勝於藍的體系,也就是存天理滅人慾。”
“他認為世間萬物都要遵循理,理是世界本質,是最正確的事情,萬物遵循理,才能蓬勃發展……”
李長安直接打斷道,“萬事萬物都要辯證看待,沒有永遠正確的事情,這套理論根子上就錯了。”
“辯證……”趙守和魏淵陷入了沉默。
趙守突然對門外的學子說道,“去,將四位大儒和傑出的書院學子都叫過來!”
趙院長有一種預感,李長安的觀點,可能會驚世駭俗,書院中的大儒和學子們,也許會深受啟發,提出能和程晦對抗的觀點。
死對頭國子監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可是將雲鹿書院壓得兩百年抬不起頭。而現在,單單這辯證兩字,就讓趙守看到了希望。
趁著人還沒齊,趙守繼續說道,“程晦為聖人典籍做注,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矩。讀書人都遵循這一套規矩,就永遠不會出錯,符合天地規律。”“這套規矩將忠孝節義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為大義捨生,為保節赴死。”
李長安知道,這套理論一出來,儒門的脊樑骨就徹底斷掉了。
“哎……我皓首窮經十幾年,試圖反駁這句話,創立一套更正確的理念,但是始終不得其門……”
接著,趙守開始對著李長安講述這麼多年的心得,顯然他是希望李長安能加入他的陣營。
與此同時,大殿外面,也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學子,四位大儒也先後進入了大殿。
這些人都恭敬的聽著趙守的講述,平時聽趙院長講課的機會並不多,這個機會也是非常難得。
正在趙守房中等待的懷慶,聽到了書院中的響動,於是問道,“外面發生什麼事情了。”
侍衛答道,“趙院長正在大殿中講道,據說將這些年的心得都講給了李長安聽……”
懷慶連忙道,“去大殿後面,本宮也要聽!”
聽大儒講道的機會並不多,這種機會懷慶當然不會錯過。
趙守講的唾沫橫飛,眾人聽得如痴如醉,李長安也不禁佩服這些大儒的耐心和治學態度。
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程晦皓首窮經得到了理念,趙守繼續在典籍中翻找,能超越程晦的可能性基本不大。
“這塊空白石碑放在這裡,十幾年來,我確卻是無從下筆啊!”
趙守指著一塊空白石碑,幽幽嘆道。
就當李長安打算聽一聽就離開的時候,突然感受到了懷慶的氣機出現在大殿後堂。
剛剛抬起的腳步,突然又放下了。
對於懷慶這樣的女人,給她的震撼只嫌不足,不會嫌多。
能夠見到懷慶的機會並不多,於是李長安改變了主意,是時候給這個女人一點刺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