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後患無窮(第2頁)

 李海洋低頭沉吟:”大人,我只是想安心做生意,並沒有招惹權貴的意思,沒錯,我是想要爭奪濟南府的棉布市場,可是我的目標是那些洋人,是外國商會,眼睜睜看著他們肆意在我國傾銷商品,打壓我們民族工業經濟的發展,如果不把他們趕出去,那麼我們的百姓始終將掙扎在貧困線上,永遠不可能實現發展出自已的民族工業啊!“ 

 張汝梅愣了一下,隨後嘆了口氣,苦笑著說到:”驅除韃虜,扶清滅洋?你是想跟我說這個吧,沒錯,身為朝廷命官,我又何嘗不知道洋人如洪水猛獸,如果任由他們發展下去,必將毀掉國之根基,可是如今洋人勢大,自甲午之戰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這場失敗讓中國失去了與日本抗衡的海上力量,不僅失去了大量的領土和賠款,還被迫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給外國,如今的我們,已經是千瘡百孔,朝廷能夠勉力維持已經實屬不易,哪裡還有力量與列強相爭,張大人也說了,我大清要想恢復元氣,就必須堅持洋務,師夷長技以制夷,藉助外國的力量發展自已,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委曲求全,盡力與外國交好,這樣一來可以幫助我們民族工業之發展,二來也可以藉助列強之間的角力,保全自身的利益,所以對於外國商會在我大清的運轉,暫時還只能維護他們,這個道理你可明白。“ 

 李海洋愣了好一會,搖了搖頭說道:”大人,很抱歉,我不明白!為什麼你和張大人都認為只有依靠外國列強,才能夠實現民族工業的振興,在我看來,所謂西學為用這種書說法根本就是鏡花水月!列強不能、也不會允許大清強盛起來,他們只需要大清保持貧窮落後的狀態,心甘情願的淪為他們的殖民地,提供廉價的人力和原材料,成為工業品的傾銷地,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樣也不錯,可在我看來,列強之間也有不同,像英國、德國和美國這種國家,他們只是像剛才說的那樣,想讓大清變成殖民地,但是有兩個國家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一是沙俄,對於我國領土有著無窮的野心,在沙俄眼中,虛弱的大清猶如一塊肥肉,它恨不得能夠全部吞下,而另一個就是日本,甲午之戰以後,日本人徹底改變了對大清的看法,如果說日本人認為“崖山之後無中國”但並沒有覺得日本人比中國人高級,但甲午戰勝中國之後,日本人對於中國,已經由平視變為了俯視!甲午之敗割了寶島及澎湖等附屬島嶼給日本,這才是心頭大患。這一戰也只是試探試探,結果讓他贏了,那小日本的野心可就膨脹了,給了他們直接到咱家裡燒殺搶掠的膽氣!而且甲午一戰,讓西方列強頓時覺得大清連倭人都不如。於是乎徹底放棄了大清,也有樣學樣的開始了進一步的瓜分大清。所以我認為甲午之敗的最大痛處,是咱可以落後,咱可以捱打,然而就在我們猛然醒悟決心依靠洋務運動振興國家,下一步就將挺直腰桿的時候,被小日本這個壞東西朝背上狠狠來這麼一棍子,把脊椎都要打斷,把大清徹底的釘在恥辱柱上,讓中國近現化的努力完全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