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無量劍派
元佑五年,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故事的劇情即將拉開帷幕。在這段時間裡,宋子文對於軍隊的整頓工作終於圓滿結束。他以雷厲風行之勢,對軍隊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年輕的哲宗也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與決心。他開始初步涉足軍事領域,勤奮地學習相關知識,逐漸掌握了軍事戰略和戰術的精髓。宋子文對此也很欣慰,他又不是來當保姆的,能夠幫趙宋一把已經仁至義盡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子文在用人方面可謂不拘一格。他獨具慧眼,先後啟用了宗澤和种師道這樣的抗遼、抗金名將。宗澤為人正直,智勇雙全,曾多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种師道則以其沉穩老練、善於用兵而聞名於世。他們二人的加入,無疑為宋軍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一直以來,世人皆言北宋無名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那些被埋沒的名將們,只是缺乏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沒有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作為襯托,又怎能讓他們的威名傳遍天下呢?如今,在宋子文的整頓下,軍隊煥然一新,哲宗也嶄露頭角,或許北宋的歷史將會因此而改寫。
(宗澤,元佑六年進士。元佑八年任大名府館陶縣縣尉。任滿,他先後在衢州龍游、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擔任縣令。政和五年(1115年),升登州通判。宣和元年(1119年),宗澤因事被貶提舉鴻慶宮,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年),宗澤臨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宗澤為人剛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後,積極修復城牆,整治兵器,招募義兵,廣集糧餉。不久,受封河北義兵都總管,率軍擊退來犯的金兵。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欽宗任康王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師。宗澤率軍趨李固渡,途中遇敵,大破之。次年正月,率軍至開德,與敵十三戰皆勝。)
(种師道,字彝叔,洛陽人。原名建中,因為避諱宋徽宗建中靖國的年號,改名為師極,後被徽宗御賜名為師道。北宋末年名將。為種世衡第七子種記的長子,人稱老種經略相公,弟种師中稱小種經略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