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意大利獲第2屆世界盃主辦權(第2頁)
國際足聯經過八個月的漫長會議,最終意大利成功獲得1934年第二屆世界盃的舉辦權利。
意大利是在申辦1930年世界盃時輸給烏拉圭的國家之一,但這種遺憾在四年後得到了彌補。
由於第一屆世界盃在南美舉辦,遭遇歐洲各國的抵制,只有四支歐洲球隊去參賽,本次世界盃,南美各球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紛紛抵制。
上屆冠軍烏拉圭為了抗議歐洲球隊對於首屆比賽的不重視,拒絕了本次比賽的邀請,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奪冠後沒有參加下屆比賽的球隊。
1934年第二屆意大利世界盃首次採用預選賽來決定決賽階段的參賽隊伍。
本屆比賽的參賽國家比首屆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有10支球隊來自歐洲以外的國家。
當時一共32支球隊參加了分組預選賽,意大利也參加了預選賽,所以意大利也是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支作為東道主參加預選賽的球隊。
非常有趣的是,意大利當時在預選賽的對手是希臘隊,第一回合意大利隊主場4:0輕取對手。
意大利政府隨後計劃在雅典,為希臘足協造一棟房子。希臘人對此感激不盡,甚至主動退出了與意大利的第二回合比賽。
最終預選賽上獲勝的16支隊伍獲得了第二屆世界盃正賽資格。
其中埃及、奧地利、德國、荷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瑞士、西班牙、匈牙利、意大利都是歷史上首次晉級世界盃決賽圈,非洲足聯旗下首次有球隊入圍世界盃決賽圈。
此外,英足總由於和國際足聯不和,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也沒有參賽。
最後來到意大利參加比賽的共有四個大洲的16支球隊,分別是:意大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德國、西班牙、法國、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比利時、荷蘭、巴西、阿根廷、美國、埃及。
1934年第二屆意大利世界盃正賽階段,於1934年5月27日至6月10日在意大利境內8座城市中的8座球場內舉行。
分別是羅馬國家體育場、米蘭梅阿查球場、都靈奧林匹克體育場、達拉拉球場、格雷扎爾球場、佛羅倫薩弗蘭基球場、費拉里斯球場、阿斯卡雷利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