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96/296565/126528286.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聊聊世界盃那些事-第68章 高效防守反擊體系成為潮流(第3頁),冰城陳九,月如中文
冰城陳九 作品

第68章 高效防守反擊體系成為潮流(第3頁)

 而作為眾矢之的的巴西隊,則把所有的牌都放在了桌面上,成為所有球隊研究的對象。

 被研究不可怕,沒變化,才是真正的可怕,“桑巴軍團”這一次準備充足卻變化不足。

 無論是首發陣容還是陣型打法,連普通球迷都能預測出來,內馬爾何時上場、起什麼作用也在對手的掌握之中,因此當他們遇到克羅地亞隊時,就不得不敗下陣來。

 因此,世界盃冠軍的最後歸屬者,必定是主教練具有開闊思維,不拘泥於傳統打法並且能隨時做出相應調整的球隊。

 從這一點上看,阿根廷隊與法國隊進入決賽是眾望所歸的。

 也許有些球迷在看了本屆世界盃大部分比賽後會抱怨,球隊的戰術體系不僅大致相同,連本來的特有魅力和極具個性的球星也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什麼?

 的確,這就是世界足壇交流融合後的一個結果。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由於科技、通訊和交通的不發達,世界足壇的流派是多種多樣的,總體上分為歐洲力量派和南美技術流。

 往細了分,還有傳統英式長傳衝吊打法、荷蘭的全攻全守、德國的高壓逼搶、西葡拉丁足球以及意式混凝土防守等戰術體系。

 但是進入21世紀後,世界足壇再無秘密可言,每一場比賽都能通過衛星轉播到千家萬戶,每一個細節都能被足球教練無限放大後研究,因此不管是歐洲還是南美,戰術的趨同性是不可避免的。

 各種流派都在自覺或者不自覺的交流中開始融合,因為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的目標,那就是獲勝。

 而在球員的培養上,隨著超級巨無霸式的豪門俱樂部出現,各國青年才俊的交流與融合也愈加明顯。

 俱樂部在培養新人方面上,開始用模板來打造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球員。

 例如在本屆世界盃上的傳統中鋒,像法國隊的吉魯、西班牙隊的莫拉塔、克羅地亞隊的佩特科維奇,風格與特點都十分相似。

 後衛,則是像荷蘭隊範迪克那樣的才算最完美,因此當阿根廷隊冒出一個馬丁內斯那樣的矮個子,大家都覺得很另類。

 因此,在本屆世界盃上,像梅西、C羅、莫德里奇、格列茲曼以及奧喬亞這樣有鮮明特點,一眼能從人堆裡認出的明星越來越少,更不用說之前的馬拉多納、小羅、博格坎普、蘇克、布蘭科等讓球迷永難忘懷的球星了。

 本屆世界盃上更多的是各大俱樂部批量培養出來、沒有鮮明特點卻效率極高、實用性極強的球員。

 這樣的球員很適合講究平衡,講究整體配合的戰術體系,而打整體足球往往會帶來勝利。

 因此,在不斷的交流與融合下,參加世界盃的32強只有少數球隊保留了追求個人技術和風格的球員,這也是大勢所趨。

 不過,足球之所以極具魅力,也在於它不會死板地複製粘貼所謂的成功秘訣,總有新的天才球員和教練用新的理念來改變足球,哪怕等上許久,也要在世界盃上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