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大俠 作品
第138章 煙花揚州城(第3頁)
“無妨,你們要辦的事情在那邊兒。身在黃泉,還死什麼?”
“倒也是,辦不成就不用回來了唄?”
“哈哈哈,孺子可教!”
“敢問前輩名號?也好死個明白。”
“紫陽居士。”
藏仙樓外。
方立仁盯著七樓的燈光,陷入了沉思。
說不驚訝是假的,自己給當時的裴相寫過信,特意提及此事。裴相先後派了兩名大宗師一探虛實,分別止步於二樓,三樓。
更有坊間傳聞,漕幫的老幫主也止步於四樓。
在李餘年看來,三樓淘汰了絕大部分氣運不夠的人。四樓保護了氣運夠,實力不夠的人,比如卓然。
當然也有靠特殊手段過關的,比如卓然的父親,下場不言而喻。
突然,藏仙樓光芒大熾,粗大的光柱直插雲霄!
樓身上隱現出金色符文,密密麻麻的,或大或小,似佛,似道。
光芒神聖,梵唱莊嚴。
圍攏而來的民眾紛紛下跪遙拜,面相虔誠無比,有唸佛祖保佑的,有念無量壽佛的,嗡嗡聲一片!
足足一刻鐘,光芒漸漸熄滅,連同一起熄滅的還有藏仙樓的燈光。
李餘年看見門外跪了一地的人群,嚇了一跳,目光落在了唯一還站著的方立仁身上。
“楚州刺史方立仁,拜見李大人!”
李餘年趕忙回禮,問道:“你認得我?”
“有些許猜測,見面後就更加確認了。”
人群裡議論紛紛,對這三人指指點點,不敢相信通關的就是這三個年輕人。
“方大人,趁他們還沒認出我,趕緊收隊走人,咱們去了州府再敘。”
李餘年領著二人先走一步,方立仁反應過來急忙跟上。
“我想起來了,是李餘年!”
有人後知後覺,有人恍然大悟。
“縱馬天街的李餘年?”
“喲,都什麼年頭了,還縱馬天街呢?說書都說到幽州之戰,佛國之行了。”
“我的天,這麼說起來,以後說書的再說起來,就有咱們楚州的橋段了?”
“那可不!”
……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揚州路。
揚州城南臨長江,東倚大運河,正處於兩條航運交接的樞紐上。
商業發達,市肆繁華。因城內廣被丘陵,故稱“廣陵”。
史載:廣陵大鎮,富甲天下!
城北有“子城”,建在蜀崗上,為官府衙門的所在地。
子城以南建有大城,稱“羅城”,為百姓聚居之地,也是手工業作坊的集中地。
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
詩中的“兩重城”,指的就是子城與羅城。京城長安,東都洛陽,揚州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三城。
城內水系縱橫,河流細支如同樹葉上的脈絡,覆蓋了整座城池。
朝廷原本劃分有六十餘坊,但是由於商業發展的需求,逐漸突破了裡坊制度,坊門,街道的界限開始模糊。
尤其是貫穿整座城池南北的“官河”兩岸,更是“十里長街市並連”的鼻祖。
兩岸的商鋪數以萬計,常通宵達旦,徹夜不休,與楚州的鹽河一起聞名,被稱為“夜市”。
“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富庶甲天下,真是所言不虛啊!”
行走在官河兩岸,商鋪一眼望不到頭,路上人流如織,商品百貨琳琅滿目,亂花漸欲迷人眼!
饒是倩兒這種見過“大世面“的,也被這十里長燈深深折服!
長安,洛陽,包括仙界,都沒有如此繁華的夜景。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哎,這句我讀到了。”
“那又怎麼樣?一個破本子,讀經書似的一個字一個字地摳,就你有個娘?”
“要不然呢?”
“摳到黃泉路,你都摳不完。”
“你錯了,紫陽老頭說了,在那邊可沒有時間限制。”
二人正抬著槓。
一名書生打扮的年輕男子走了上來,作揖行禮,說道:“可是李餘年,李大人?我家主人請您過去一敘。”
“你家主人?”
書生從懷裡拿出一個物件,遞了過來。
李餘年接在手裡,大吃一驚,回道:“請帶路。”
“倒也是,辦不成就不用回來了唄?”
“哈哈哈,孺子可教!”
“敢問前輩名號?也好死個明白。”
“紫陽居士。”
藏仙樓外。
方立仁盯著七樓的燈光,陷入了沉思。
說不驚訝是假的,自己給當時的裴相寫過信,特意提及此事。裴相先後派了兩名大宗師一探虛實,分別止步於二樓,三樓。
更有坊間傳聞,漕幫的老幫主也止步於四樓。
在李餘年看來,三樓淘汰了絕大部分氣運不夠的人。四樓保護了氣運夠,實力不夠的人,比如卓然。
當然也有靠特殊手段過關的,比如卓然的父親,下場不言而喻。
突然,藏仙樓光芒大熾,粗大的光柱直插雲霄!
樓身上隱現出金色符文,密密麻麻的,或大或小,似佛,似道。
光芒神聖,梵唱莊嚴。
圍攏而來的民眾紛紛下跪遙拜,面相虔誠無比,有唸佛祖保佑的,有念無量壽佛的,嗡嗡聲一片!
足足一刻鐘,光芒漸漸熄滅,連同一起熄滅的還有藏仙樓的燈光。
李餘年看見門外跪了一地的人群,嚇了一跳,目光落在了唯一還站著的方立仁身上。
“楚州刺史方立仁,拜見李大人!”
李餘年趕忙回禮,問道:“你認得我?”
“有些許猜測,見面後就更加確認了。”
人群裡議論紛紛,對這三人指指點點,不敢相信通關的就是這三個年輕人。
“方大人,趁他們還沒認出我,趕緊收隊走人,咱們去了州府再敘。”
李餘年領著二人先走一步,方立仁反應過來急忙跟上。
“我想起來了,是李餘年!”
有人後知後覺,有人恍然大悟。
“縱馬天街的李餘年?”
“喲,都什麼年頭了,還縱馬天街呢?說書都說到幽州之戰,佛國之行了。”
“我的天,這麼說起來,以後說書的再說起來,就有咱們楚州的橋段了?”
“那可不!”
……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揚州路。
揚州城南臨長江,東倚大運河,正處於兩條航運交接的樞紐上。
商業發達,市肆繁華。因城內廣被丘陵,故稱“廣陵”。
史載:廣陵大鎮,富甲天下!
城北有“子城”,建在蜀崗上,為官府衙門的所在地。
子城以南建有大城,稱“羅城”,為百姓聚居之地,也是手工業作坊的集中地。
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
詩中的“兩重城”,指的就是子城與羅城。京城長安,東都洛陽,揚州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三城。
城內水系縱橫,河流細支如同樹葉上的脈絡,覆蓋了整座城池。
朝廷原本劃分有六十餘坊,但是由於商業發展的需求,逐漸突破了裡坊制度,坊門,街道的界限開始模糊。
尤其是貫穿整座城池南北的“官河”兩岸,更是“十里長街市並連”的鼻祖。
兩岸的商鋪數以萬計,常通宵達旦,徹夜不休,與楚州的鹽河一起聞名,被稱為“夜市”。
“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富庶甲天下,真是所言不虛啊!”
行走在官河兩岸,商鋪一眼望不到頭,路上人流如織,商品百貨琳琅滿目,亂花漸欲迷人眼!
饒是倩兒這種見過“大世面“的,也被這十里長燈深深折服!
長安,洛陽,包括仙界,都沒有如此繁華的夜景。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哎,這句我讀到了。”
“那又怎麼樣?一個破本子,讀經書似的一個字一個字地摳,就你有個娘?”
“要不然呢?”
“摳到黃泉路,你都摳不完。”
“你錯了,紫陽老頭說了,在那邊可沒有時間限制。”
二人正抬著槓。
一名書生打扮的年輕男子走了上來,作揖行禮,說道:“可是李餘年,李大人?我家主人請您過去一敘。”
“你家主人?”
書生從懷裡拿出一個物件,遞了過來。
李餘年接在手裡,大吃一驚,回道:“請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