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大俠 作品
第101章 強盜與農夫
蘭陀寺。
寶臺星列,瓊樓嶽峙。
觀束煙中,殿飛霞上。
生風雲於戶墉,交日月於軒簷。
佛陀曾在爛陀山講經三月,後來山上建起寺廟無數。
六代世俗帝王推崇佛教,在他們不遺餘力地修建下,終於將所有寺廟整合到一起。在四周立起圍牆,高達三四丈,世人稱之為蘭陀寺。
遠望蘭陀寺,山上四季常青,香菸渺渺,常有梵音繚繞。
縹緲的雲煙中有百丈大佛靜坐,佔去了半座爛駝山。
大佛腳下的寺院分佈在山體各處,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目之所及大小佛塔林立,或白,或金,或紅,顏色繽紛,一片奼紫嫣紅!
四周的圍牆若隱若現,宛如一個大城池。
寺內建有三座藏經閣,分別名為寶彩,寶海,寶洋,內有藏書九百萬卷。
蘭陀寺是毋庸置疑的佛教中心,日常僧眾數以萬計,前來遊學的僧人更是不計其數。
寺內有專門負責講經的法師,能講解二十部經論的有千餘人,能講解三十部經論的有五百餘人,能講解五十部經論的有十位法師。
佛陀巨像的腳下,有一座塔林。其中央位置有一座方形講壇,由磚石壘成,高約一丈,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據說普賢菩薩曾在此臺上日夜不休,一連講經數月,最後在此臺上化虹。有人說菩薩已轉去他界,也有人說菩薩有所悟轉世重修去了。
誰知道呢,菩薩的行蹤已經幾百年未得一見了。
講壇下,一名頭頂亂髮,形容枯瘦的苦頭陀席地而坐。身著一件灰白的僧袍,雙眼微閉,一臉的祥和。
迦葉羅漢,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為人清高,嚴謹修行,且天資絕倫。於佛陀證道後的第三年皈依佛門,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證道,入了羅漢境,稱佛坐下“頭陀第一”。
當然,此迦葉已不是當初的那個拜在佛陀腳下的迦葉,而是轉世涅槃幾輪之後的迦葉。
佛陀曾分半座於他,可見其在佛家的崇高地位。
分坐在他身旁的,還有三位羅漢。
左手位的賓度羅漢,臉型富態,臉上有清須。神情慵懶,泰然自若,隨手逗弄著身旁臥著的一隻長角梅花鹿,好像對今日的這些俗事並不上心。
右手邊是諾岠羅漢,體格健碩,粗眉環眼,鬍鬚拉茬的模樣倒像是個怒目金剛。他原是一位戰士,屠戮半生後才入佛門,最後證得羅漢境,是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型。
右手邊外圍的,是珀斯羅漢。生得仙風道骨,超脫凡俗。傳聞在芭蕉樹下證道羅漢境,世人稱其為芭蕉羅漢。
四位羅漢對面站著的,是除去赤火,大力神,紫賢外的另外五位金剛。
三男兩女,皆身背光環。
上前一步說話的是闢毒金剛,一位女金剛。
看年紀只有十四五歲大小,身材嬌小,四肢纖細。盤發單髻,臉龐圓潤,身著一身淡粉色的僧袍,與旁邊幾位相比,甚是活潑。
其餘四位分別是定災金剛,除災金剛,黃隨求金剛,白淨水金剛。
覺醒的轉生羅漢一般會有四位,作為這一世守護佛業根基的護法。
其餘還有十二位羅漢,皆在轉世修行的路上,分散在世界各處。
有的甚至可能不在這一界,佛說一花一世界。
諾岠羅漢站起身,說道:“不如由我走一趟王舍城,總不能讓他們平推到蘭陀寺的山門下吧。”
見迦葉不吭聲,諾岠羅漢行了一個合十禮,邁著步子走出了塔林。
“我也去,等等我。”
闢毒金剛嚷嚷著也跟了上去。
迦葉睜開眼,看了一眼左手位的賓度羅漢。
賓度羅漢苦笑道:“又是我?”
迦葉笑道:“你是宰相出身,當個這個和事佬不屈才。”
賓度羅漢嘆了口氣,站起身拍了拍身旁的梅花鹿,笑道:“走嘍,老夥計,又有酒可以喝嘍。”
......
東方人魔幻的腳步依舊沒有停下,在平原上一路馳騁,如風捲殘雲!
以華蘭城為據點,四面開花,順利地接管了喜馬拉雅山以南,衡河以北所有的烏鐸爾王朝領土,面積佔了烏鐸爾王朝總面積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