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31/31982/15624889.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大遂武夫-第95章 夕陽下的武夫,封印大俠,月如中文
封印大俠 作品

第95章 夕陽下的武夫


  南瑄國是一個純粹的佛教徒國家,國民中信佛者十之八九。

  南瑄國的男人一生必須落髮一次,進入寺廟吃齋唸佛。時限沒有具體要求,少則幾月,多則幾年。比如阿難寺裡的小沙彌們,大多還是會還俗的。

  當然也不乏徹底皈依佛門,一生與青燈相伴的,比如像盛溫這樣的正規和尚。

  他們一天只吃兩頓,早上和中午。過午不食,餓了只能喝水,這是和尚們普遍清瘦的原因。

  不似中原的寺廟會刻意囤積糧食與財物,作為生存的依據。這裡的和尚每逢飯點兒,會去附近的村莊或城市化緣。

  民眾早早地在路邊等候,奉上準備好的齋食,被拿走的越多反而越高興,因為這是屬於他們的一份功德。

  和尚在南瑄國的地位很高,盛溫一路上不停地接受民眾的拜見,其中不乏一些穿著體面的官員。

  據說即便是國王,見到天龍寺的住持大師,也要五體投地,匍匐著拜見。

  一路南下,地勢漸漸地降低。

  行走在山間的小道上,兩旁是水汪汪的梯田,嫩綠的稻米秧苗開始抽條,生長得格外茁壯!

  四周山清水秀,古樸自然。

  遠處的翠綠間,點綴著一座座白色,金色,形狀各異的佛塔,青煙縹緲,梵音繚繞。

  一路行來,民風勤勞質樸,佛寺隨處可見。彷彿整個國家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狀態,到處一片祥和!

  李餘年在集市上買了兩匹馬,個頭實在小得可憐。好在耐力極強,善行山路。

  因為鮮有戰爭,南瑄國不怎麼見城池,多是以部族為單位聚居在一起。即便是有城池,也只是象徵性地圍著一圈土牆,大有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意思。

  守軍更是少得可憐,除了手中的長矛,穿著與百姓無異。守城外,還兼顧著城內的治安。

  這要是讓寇準那小子來,大概八百人就能平推到都城了。

  行程過半,一派祥和的田園畫風突變,路上開始出現四散的流民。一張張憔悴的面孔上寫滿了悲傷,絕望與無助。

  李餘年雖不通語言,也感受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類似的表情,曾經在營州流民的臉上見到過。

  “他們說密崗城被圍住了,周圍全是天竺的藍衣僧兵。”

  “天竺不也是佛國嗎?為什麼會入侵南瑄國?”

  盛溫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娓娓道來。

  佛教徒起初是一個完整的僧團,有著嚴格的等級結構和戒律。其中,以天竺東部的“吠舍離”和西部的“摩偷羅”,這兩個地方的僧眾最為集中。

  後來,吠舍離的僧眾私自實行了背離原有戒律的事情,被摩偷羅僧眾知道後,提出了嚴重的抗議!

  最終通過雙方集會辯論的方式,認定了吠舍離僧眾所做的十件事情屬於非法,必須禁止。

  但是吠舍離僧眾並不認同這個裁決,他們認為這個決議是由有地位的上座長老們所決定的,並不符合廣大僧眾的實際需求。

  於是他們退出了原來的僧團,另起爐灶自行制定自己的教義和戒律,由於他們人數眾多,被稱為“大眾部”。

  佛教由此一分為二:“大眾部”和“上座部”。

  幾千年來,“上座部”幾乎還保持著原有的教義傳承。但“大眾部”卻演變出了眾多的流派,在中原廣泛流傳的就屬於“大眾部”。

  世人習慣稱大眾部為大乘佛教,稱上座部為小乘佛教。

  “而我們南瑄國信奉的就是上座部。”

  “所以你們雖然都信奉佛教,教義卻是大不相同。”

  “是的,大眾部的教義流派多種多樣。這支藍衣僧眾來自天竺南部的樂支部落,他們信奉佛咒可以解除破戒帶來的業果,所以攻擊性非常強。”

  “他們人很多嗎?”

  “具體人數不知道,但必然不會少。因為他們會時不時地劫掠周邊的百姓,強迫他們信奉自己的教義。”

  李餘年唏噓不已,堂堂佛國居然還有這種教派。

  一路上的流民開始逐漸增多,二人逆著人流快速前進。

  在翻上一座青山後,二人終於看見了一座平原城池,密崗城。

  四方的城池,長寬大約八里,比幽州關外的平岡城稍大一些。城牆高聳,算是一座比較正規的城池。

  城內佛塔林立,尤其以城中心的一個佛塔最為高大,連城牆四角的箭樓都是佛塔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