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31/31982/15624600.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大遂武夫-第26章 火燒玄都觀,封印大俠,月如中文
封印大俠 作品

第26章 火燒玄都觀


  玄都觀始建於前朝。

  京城選址之初,道家領袖王演以朱雀街為軸,由北至南,共需穿過六道高坡,卦象乾卦六爻。

  故置宮殿於九二位,帝王居之。置百司於九三位,應君子之數。

  九五位為貴位,常人不能居住。

  便各置一座道觀與寺廟,隔朱雀街相望。即:東城靖善坊內的興善寺,西城崇業坊內的玄都觀。

  朝代更迭,幾經浮沉,這一寺一觀保留了下來。

  來到大遂朝,令玄都觀出名的,不是道家的神仙手段,而是桃花林,桃花詩。

  玄都觀栽了上千棵桃樹,每年四月桃花開,便成了文人雅士,達官顯貴爭先前來觀賞的勝地。

  文帝初年,朝中有一位屯田員外郎,判度鹽鐵案,名劉夢得,人稱劉郎,有詩才。

  居住在離崇業坊一街之隔的光福坊,是玄都觀的常客,當時玄都觀還未栽桃花。

  後來受朝堂鬥爭波及,劉郎被貶朗州邊遠之地,一任便是十年。

  十年後,劉郎奉召回京。

  次年桃花盛開,劉郎遊覽玄都觀,作詩一首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詩句間多有不滿被貶,諷刺當局之意。

  為此,再次得罪朝中權貴,開啟了顛沛流離的貶謫生涯。

  先後任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皆是邊遠之地。

  期間生活困苦,卻佳作不斷。傳世最廣的一首,便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陋室銘》。

  再次奉召回京入職尚書省,已是十四年後,至此結束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涯。

  回首往事劉郎感慨不已,留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樣的千古佳句!

  如今劉郎已不在,玄都觀桃花依舊每年盛開。

  玄都觀在前朝鼎盛時期,受命皇權,曾是道教各流派的領袖,統管天下道教事務。

  大遂立國後,欽天監扶龍有功,得以迅速崛起。道家勢力逐漸沒落,玄都觀主力陸續遷出京城,只留少數幾人留守。

  今夜月明星稀,寒風冷冽。

  桃林早已凋謝,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杈。

  玄都觀門口掛著兩盞燈籠,燈光如豆,昏暗無力,照在兩扇院門上,紅漆斑駁。

  一名小道童突兀地坐在門前的臺階上。

  看模樣八歲上下,頭戴冠巾,插一支黃楊木道簪。著深藍色大褂道袍,高靿襪子,腳踩一雙圓口鞋。

  身型微胖,生得粉嫩白皙,明眸皓齒,虎頭虎腦的。雙手託著腮幫子,手肘拄著膝蓋,坐在臺階上。一雙眼睛左顧右盼,望向門外的桃林。

  小道童原是揚州城外莊戶家第九子,週歲那年遇上災荒,家中九子餓死四個。眼看著這小九奄奄一息,也要夭折,一家人束手無策。

  一個老道士風塵僕僕地找上門,用湯藥吊住小九的性命,並拿出糧食救濟老鄭一家。

  經過一番調理,總算是保住了小九一條小命。

  之後老道士在山腳結了間草廬住下。懸壺濟世,且分文不取,十里八鄉的都稱其為老神仙。

  說來神奇,這小九和老道士彷彿天然親近。整日守在草廬門口,老道士出門,便跟在身後。

  老道士見他有趣,便把手中銅鈴給他,小九搖得有模有樣。

  此後,街頭巷尾總能看見一個小身影在前邊搖著銅鈴,後面跟著一個鬚髮皆白的老道士。

  再後來順理成章的,小九拜了師,被帶著回了玄都觀。

  師父賜名思源,私底下還是喜歡叫他小九。

  一道人影翻過坊牆,落地無聲。

  小九心有所感,起身站上臺階,伸長脖子望向遠處,漆黑一片。

  一盞燈籠在遠處亮起,出現在桃林中,正在往道觀門口靠近。

  小九感覺到自己被一道眼神鎖定了,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燈籠越來越近,一襲白衣停在了一丈開外。

  看見燈籠上的字,小九暗鬆一口氣,欽天監!

  對面是一個稜角剛毅,臉龐略黑的年輕人。

  “小仙師,這是在守夜?”對面年輕人抱拳一禮,問道。

  “你是誰?為何半夜翻牆而入?”

  “在下李餘年,是欽天監的夜巡。路過此處,察覺一絲異樣,便進來看看。”

  “有何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