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大俠 作品
第4章 麒麟殿
轉眼三年過去,這三年發生三件大事。
其一,陳松據回京後不久,朝廷下旨修建麒麟殿。這是個大事,所用人力物力巨大。
朱村許多壯丁都上山當了幫工,雖做的是些苦力活,心思活絡的還是從京城來的工匠那裡學來些手藝。
其中佼佼者當屬劉程,本就有木工學徒功底。吃苦耐勞,還懂得結交,深得京城來的大師傅的喜歡,破例收他做了編外弟子。
麒麟殿建成之初,著實風光了一把。
在方圓百里內,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奢華建築了。
落成儀式上,縣太爺親自主持,工部主建官員作陪,周圍十里八鄉有頭有臉的都來了。
鄉紳們免不得一頓溜鬚拍馬,便是稱讚天上宮闕的詞都出來了。
之後一段時日,朱村麒麟殿算得上是名聲在外,遊人如織,香火鼎盛。
山門立在山腳,兩丈高的牌坊,四根青石立柱聳立,把牌坊分成了三段。
中間牌坊高,兩邊牌坊矮一截。
飛簷挑出半丈許,頂上鋪著金色的琉璃瓦,中間牌坊寫著“瑞麟山”三個大字,蒼勁有力。
說起來這座被當地村民稱為“後山”的小山脈,沾了瑞獸的光,得了個“瑞麟”山名,也算是有福氣的了。
進入山門後,是一條直通山頂的石板路。
花崗岩石板一塊塊修葺整齊,打磨得十分規整,色潤白淨。
拾級而上,沿途兩旁竹林松柏鬱鬱蔥蔥,枝葉壓下來剛好垂到了石板路上方,遮住了夏日歹毒的日光。涼風習習,枝葉隨風搖擺,嘩嘩作響!登高望去,一片綠色如波濤逐岸,一浪接著一浪!
遊人香客走累了,席地而坐,休息片刻,便覺心神清明,疲勞頓減。
約莫走三里地光景,便來到了瑞麟山的山頂。
瑞麟山南臨南海,背靠群山,與背後連綿百里的群山相比,山勢並不算高,更像是進入深山前的前哨站。
山頂原是塊不過半畝地大小的山尖,平時由一些村民打理出來種些番薯之類的農物。
後來朝廷來了人,竟生生地削去一截山頭,空出了幾畝地界。隨後又移來好些花草樹木,鋪滿了山頂,麒麟殿坐落在平地的中軸線上,背靠著懸崖。
正殿前是一片廣場空地,鋪著一塊塊方正白淨的石板。
臨著懸崖邊兒,圍了一圈青石立柱。每尊立柱齊腰高,柱身浮刻各式花鳥魚蟲,立柱間隔以孩童手臂般粗細的鐵鏈相連。
空地中央立著一棵五人環抱的梧桐樹。
這麼大一顆樹由從別處移來,可見朝廷的神仙手段。樹幹筆直,高數丈,樹冠茂盛如華蓋,寬達十數丈。
綠蔭下擱著一張八仙桌,古樸雅緻,旁邊圍著幾個圓潤可愛的石凳。
一眼望去竟有幾分愜意仙氣,想來閒暇時在樹下乘涼是十分愜意的。
穿過樹蔭便來到了正殿正門。
正殿坐北朝南,門廊寬約半丈。四根檀木圓柱支撐著筆直的木枋,木枋上雲紋團簇,上有斗拱層疊。
飛簷向外延伸,高高翹起,頂上鋪著金色的琉璃瓦片。
中間是兩扇硃紅色的大門,寬約丈半,門上整齊鑲著數排拳頭大小的銅釘。
門上一對黃燦燦的銅獅門扣,左雌右雄,神態比尋常大戶人家的少了幾分煞氣,多了幾分莊嚴。
大門兩旁立柱上刻著一幅金字對聯;麒麟獻瑞千年盛,美廈呈祥百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