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第三刀 作品
395 封爵(第2頁)
英國公也知道乘勝追擊的道理,甚至反打入西夏境內幾百裡。
最後西夏國慫了,向大宋遞交了國書,祈求和平。
然後王剛就見識到不可思議的一幕。
原本敗了的西夏國,竟然向大宋要求增加歲幣,彌補這次戰爭損失。
官家趙曙竟然還答應了,條件是兩國簽訂停戰協議,十年內互不侵犯。
當王剛接到消息的時候,差點沒罵出聲來。
贏的人沒向敗方提條件,反而還給戰爭賠款。
別說王剛理解不了,就連顧廷燁都憋屈至極。
“朝廷裡那些大臣是不是瘋了?這種條件都能答應,我們這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還有什麼意義?”
王剛臉色也難看的厲害,他第一次意識到大宋政治上的軟弱,還有朝廷那群大臣的無底線。
以前王剛讀史書,都說宋朝軍事積弱,老打敗仗,還是唯一被異族連續滅國兩次的大一統王朝。
王剛真正在大宋住了十幾年後,發現大宋軍事力量其實並不弱,將士們的戰鬥力也不算差,武器方面甚至還有優勢。
大宋立國之後,對外的戰爭其實勝多敗少,國力更是遼國和西夏的幾倍。
真正的問題還在於大宋那些官員,骨子裡不想打仗,認為用一點錢財換取和平更划算。
宋真宗的澶淵之盟給大宋開了一個壞頭。
王剛讀過當初澶淵之盟的戰報,其實大宋與大遼之戰,大宋是佔據優勢,最後還小勝一場的。
但是結果因為宋真宗惜命,不想在前線打下去,才極力促成澶淵之盟,兩國雖然不打仗了,但是宋國每年要向遼國提供三十萬歲幣。
很多大臣都覺得,用三十萬歲幣換取和平很划算,因為當時大宋一年的稅收是三千萬兩白銀。
只有全年稅收的百分之一,就能換取兩國和平,怎麼算都是一筆穩賺的買賣。
因為一旦大戰,哪怕就是一場小戰,大宋都要掏出遠超三十萬兩白銀的代價。
澶淵之盟這個頭一開,後來西夏國崛起,大宋接連打了三場敗仗,打的朝廷裡的人全都沒了信心,紛紛提出求和。
這個口子一開,帶來一個非常壞的影響,就是西夏國一但遇到財政危機,就喜歡向大宋發動一場小型戰爭。
因為不管最後輸贏,西夏國都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大宋那邊因為商業發展極快,每年稅收翻了好幾倍,每年已經快要突破一億兩白銀,也不在乎這點小錢。
但是這些當官的從來沒來前線看過,他們不知道為了抵擋西夏鐵騎,前線將士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這次慶州雖然抵擋住了西夏大軍,但是損失之大,難以估計,有些地方十室九空。
單大順城一地,守軍損失達九成以上。
最後西夏國慫了,向大宋遞交了國書,祈求和平。
然後王剛就見識到不可思議的一幕。
原本敗了的西夏國,竟然向大宋要求增加歲幣,彌補這次戰爭損失。
官家趙曙竟然還答應了,條件是兩國簽訂停戰協議,十年內互不侵犯。
當王剛接到消息的時候,差點沒罵出聲來。
贏的人沒向敗方提條件,反而還給戰爭賠款。
別說王剛理解不了,就連顧廷燁都憋屈至極。
“朝廷裡那些大臣是不是瘋了?這種條件都能答應,我們這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還有什麼意義?”
王剛臉色也難看的厲害,他第一次意識到大宋政治上的軟弱,還有朝廷那群大臣的無底線。
以前王剛讀史書,都說宋朝軍事積弱,老打敗仗,還是唯一被異族連續滅國兩次的大一統王朝。
王剛真正在大宋住了十幾年後,發現大宋軍事力量其實並不弱,將士們的戰鬥力也不算差,武器方面甚至還有優勢。
大宋立國之後,對外的戰爭其實勝多敗少,國力更是遼國和西夏的幾倍。
真正的問題還在於大宋那些官員,骨子裡不想打仗,認為用一點錢財換取和平更划算。
宋真宗的澶淵之盟給大宋開了一個壞頭。
王剛讀過當初澶淵之盟的戰報,其實大宋與大遼之戰,大宋是佔據優勢,最後還小勝一場的。
但是結果因為宋真宗惜命,不想在前線打下去,才極力促成澶淵之盟,兩國雖然不打仗了,但是宋國每年要向遼國提供三十萬歲幣。
很多大臣都覺得,用三十萬歲幣換取和平很划算,因為當時大宋一年的稅收是三千萬兩白銀。
只有全年稅收的百分之一,就能換取兩國和平,怎麼算都是一筆穩賺的買賣。
因為一旦大戰,哪怕就是一場小戰,大宋都要掏出遠超三十萬兩白銀的代價。
澶淵之盟這個頭一開,後來西夏國崛起,大宋接連打了三場敗仗,打的朝廷裡的人全都沒了信心,紛紛提出求和。
這個口子一開,帶來一個非常壞的影響,就是西夏國一但遇到財政危機,就喜歡向大宋發動一場小型戰爭。
因為不管最後輸贏,西夏國都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大宋那邊因為商業發展極快,每年稅收翻了好幾倍,每年已經快要突破一億兩白銀,也不在乎這點小錢。
但是這些當官的從來沒來前線看過,他們不知道為了抵擋西夏鐵騎,前線將士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這次慶州雖然抵擋住了西夏大軍,但是損失之大,難以估計,有些地方十室九空。
單大順城一地,守軍損失達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