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溫馨和甜蜜
餘良回到家中,燒了一壺水,沏了一壺茶,坐在沙發上,慢慢思考起來。
這次定親,給付了“8888”的彩禮,掏了酒席錢,再加上其他一些花費,自己又回到了“一貧如洗”的境地,兜裡不剩幾個錢了。
對於錢,餘良並不十分在意。他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它的價值並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它所代表的價值。它從一個地方流向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口袋流向另一個口袋。
可是當自己手裡又沒了錢的時候,餘良還是想起了那句老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昨天他在報紙上看了一篇文章,說九十年代的中國,改革開放的風已經吹過了十多年,市場經濟的大門被推得越來越開。
由於通信方式的侷限,造就了信息傳播的不平衡,這不平衡的信息就是商機的來源。
不管是衣食住行,只要是有人需要的,幾乎都能變成賺錢的機會。像是上海的小規模鞋廠,他們採購一些有瑕疵的鞋子,成本可能只需要2元,修補後再以50元的價格出售,如果遇到看起來有錢的客戶,價格還能翻上十倍不止。這種由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利潤機會,幾乎無處不在。
又比如,有人用二手三輪車到批發市場進貨,然後四處趕集賣貨。他們可能一天就能通過賣盆栽賺上百元,銷售工具如斧頭和錘子,一天的收入能達到兩三百元。而如果轉向賣皮鞋和女裝,一天的淨利潤甚至能達到六百元以上。
不僅是小商品的買賣,連大宗商品如房地產,也是一個巨大的賺錢機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人開始炒房,這時候買進的房子,幾年之後可能就能翻幾倍賣出,因為它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新興市場。
時代的特殊性,為普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市場的需求多樣化,但供給還遠遠跟不上,這就意味著,只要你能提供市場上缺少的商品或服務,你就能賺到錢。
看著這篇文章,餘良也不由得有些心動。但轉念一想,還是無奈的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