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人脈的本質
陳總之所以感到有些奇怪,是因為餘良由於工作關係,只能夜裡來她這裡上班,白天是從來沒有來過的。
“姐,我和您商量個事兒。”餘良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陳總。
今天王輝開車送他,他忽然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自己月底就要離開了,他想把王輝這個人脈介紹給陳總,讓陳總和王輝牽上線、搭上橋。
以後自己走了,憑藉王輝這個丹寧市副市長兼公安局長的秘書這個“金字招牌”,震懾一下那些南流縣相關監管部門還是綽綽有餘的。只要有了這個“金字招牌”,那些想來吃拿卡要的腐敗分子就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了,陳總無形中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了。
因為他最近才慢慢感悟到,人脈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手中的籌碼越多,交換的價值越多,人脈也就越多。就像那些成功人士、大佬他們的人脈,一定比底層苦苦打拼的人更多。這雖然看上去有些庸俗和物質,但人生在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在現實中,本事是生存的資本,人脈是成功的基石。一個人要想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能夠與他人進行良好聯繫溝通交流、具有良好人脈關係的人,更容易被成功的機遇所光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脈就是機遇的潛臺詞,一個人的人脈越廣,人際關係越好,面臨的機遇就越多。一個人只有做好自己、做強自己,讓人覺得值得信任、可以合作、能夠提攜,才能得到貴人相助、機遇相牽、成功眷顧。
靠著父親餘建國的人脈,自己認識了張叔和丹寧市副市長兼公安局長郭正剛;靠著張叔的人脈,自己調到了相對輕鬆的電機車修理班組;靠著郭正剛的人脈,自己認識了他的秘書王輝、南流縣公安局長趙海濤、山南鎮派出所所長劉向陽;靠著徒弟劉農的人脈,自己認識了“劉半仙”;靠著“劉半仙”的人脈,自己認識了理財專家丁富貴、老中醫周德馨、金鳳凰ktv老闆陳總。
靠著這些人脈,自己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可謂是順風順水。不僅學到了好多東西,辦了許多事,還收穫了愛情,當上了官,雖然是以工代幹,但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如果沒有這些人脈,誰會認識自己是老幾?
別的不說,就拿自己兩個月湊夠“8888”彩禮這件事來說,煤礦工作這個“主業”在其中的佔比並不多,佔比最多的是自己的“副業”,這其中陳總的貢獻是最大的,幾乎佔到了將近50%。自己馬上快要離開了,這個時候如果自己不主動幫幫她,那就太對不起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