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312/312561/130804739.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我的愛一生只有你-第100章 中醫之道(第2頁),種菊山人,月如中文
種菊山人 作品

第100章 中醫之道(第2頁)

 中醫主要特點是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 ‘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餘良靜靜的聽著,儘管以前自己生病時也看過中醫,也喝過母親張桂花給熬製的中藥,但對於這些中醫理論,他還是第一次聽說,許多東西還始終處於一知半解狀態。

 見餘良一臉困惑的樣子,周德馨進一步解釋道:“比如說,一個人生氣後有頭暈、眼花的表現,其病位並非在頭和眼睛,從整體而言,病變在於肝,足厥陰肝經從腳底上行聯繫肝臟,向上至眼睛、頭頂,所以治療完全可以‘頭痛醫腳’,取足厥陰肝經在腳上的重要穴位太沖穴以瀉肝火而取效。如牙齦紅腫疼痛的表現,常可通過瀉腳上的內庭穴治療,因為足陽明胃經在循行的過程中,將腳、胃、牙齦聯繫為一個整體。因此,中醫治病的關鍵是從整體出發,通過所見聯繫疾病的本質,治病求本。”

 “請問先生,中醫好學嗎?”餘良試著問道。他始終覺得中醫有些太難,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

 周德馨看著餘良,笑著說道:“中醫是我們的先輩從實踐中,以無數生命的代價總結出的精華,學好中醫,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學習中醫不僅需要一定的悟性,更注重實踐和經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