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圈子文化
“多謝叔叔錯愛,在下感激不盡。”餘良略一思索,還是趕緊應承了下來。
因為他知道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自己出門在外,能結交“劉半仙”這種有學問的人,對自己肯定是有好處的。
見餘良應承了下來,“劉半仙”微微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請問小友,你知道諸葛亮的成功之道是什麼嗎?”
“卓越的才智與謀略,堅定的信念與執著,卓越的領導才能,非凡的個人品格。”餘良想了想,很快總結出了四條,覺得還是能夠說得過去的,至少不能讓“劉半仙”小看自己。
“劉半仙”微微一笑,說道:“不錯,看來小友還是熟讀歷史的,但你只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有說出來,那就是他的‘圈子’。”
“‘圈子’?”餘良看著“劉半仙”,有些不解。
雖然剛才“劉半仙”對他說過“圈子至簡”,但對這個‘圈子’究竟是什麼,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諸葛亮的成功之道?,主要體現在他的智慧、策略以及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上。他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華和智慧,還在於他如何運用這些優勢來達成目標。而他的成功有一半,要得益於他的‘圈子’。因為一個人的“圈子”是否能夠成為他的人生助力,是通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首先,來看看諸葛孔明的師長圈。
根據《襄陽記》的記載,諸葛亮的‘伯樂’正是龐德公。在諸葛亮遊學期間,隔三差五便會到龐德公家中拜訪。久而久之,龐德公對這個彬彬有禮的後生產生了好感,並給他引薦了一個重量級的大人物——名士司馬徽。
司馬徽,便是桃李滿天下的‘水鏡先生’。但是,諸葛亮在水鏡門下究竟學到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僅憑水鏡先生對諸葛亮‘臥龍’的點評,就讓諸葛亮年少成名,成為了諸侯圈裡炙手可熱的人才。
其實,諸葛亮天生奇才,自然不缺乏智商和才華,他所缺乏的正是眼界和機遇。所以,龐德公和司馬徽無疑是諸葛亮人生中的貴人,他們賦予了諸葛孔明出人頭地的資本和機會。
其次,是親戚圈。
很多人覺得,諸葛亮能夠發跡,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和運氣,實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