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山人 作品
第8章 糧票的故事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上班沒多久,餘良就遇到了一個難題:糧票沒有了。
本來糧票是有的,餘良從家裡來礦上時,父親餘建國給了他一些,但不是很多,只說讓他先用著,到時候礦上會發的。
至於糧票為什麼不多給一些,礦上什麼時候能發糧票,父親餘建國沒有說,餘良也沒有問。
餘良上班一個月後,糧票快用光了,才想起礦上什麼時候發糧票這事兒。
一打聽,才從老工人嘴裡知道,礦上開支是一個月壓一個月的,糧票也是開支以後到月底才給的。
這就是說,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裡,你的糧票問題要自己解決。
那時礦上的職工食堂還實行糧票制,當然是內部糧票,分粗糧、細糧兩種,票面有壹兩、貳兩、半斤、一斤等四類不同的面額,顏色粗糧是深色,細糧是淺色。
比如你買麵條、饅頭,買多少就要先拿多少細糧票,然後才能買,粗糧票一般只限於玉米之類的糧食製品,沒有糧票食堂是不賣的。
由於剛上班,人地兩生,再加上有求人萬事難的思想作怪,餘良沒好意思找同宿舍樓的老工人去借,在別人的指點下,拿著本省地方糧票去礦生活科兌換。
等在礦生活科兌換時,餘良才知道,除一斤換一斤外,每斤還要你倒貼一塊錢現金才行。
一塊錢在現在當然不算什麼,可當時卻幾乎是餘良一天的飯錢。本來是想多換一些的,但一聽還要貼錢,餘良只好換了20斤,省吃儉用能頂到發糧票的時候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