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五十八章 佛說


血月映照下,鼠加藍的臉色隱在暗翳中,那雙很有些慈悲色的眼睛裡,眼神變幻不定。

他此來摩雲城,是帶著師門任務的。

公認的妖界佛學集大成者熊禪師,當年在古難山上講法的錄集《上智神慧根果集》,乃是由其座下第十法王記錄傳世,原本至今仍供奉在古難山,是永恆經典。

這位第十法王后來在熊禪師失蹤後承繼尊位,將古難山發揚光大,成就天下正教,影響力遍及諸方。是此方天地第一正佛,號為“光王如來”。

追封熊禪師為過去佛祖,又號“隱光如來”。

取“彼光隱,此光王”,道統承繼,佛宗大興之意。

但黑蓮寺的創建者、曾經的古難山第一法王卻認為,光王如來當年記錄成集的《上智神慧根果集》,很多地方根本就偏離了熊禪師的原意,光王如來為了擴張自己的影響力,謀奪佛門上柄,暗篡佛意為我意。

比如《上智神慧根果集》中記錄的很多熊禪師與弟子的問答,那些提出很有靈性的問題、很有佛覺之見解的,多數是第十法王。那些提出駑鈍問題、執迷難悟的,多是其他法王,其中又以第一法王犯蠢最多,常忤逆熊禪師。

這並不符合真實情況!

正是藉由整理熊禪師言論、編成正經的過程,光王如來才從敬陪末座的第十法王,一躍成為古難山最具影響力的存在,手握大寶,成功承繼如來。

自創黑蓮寺的妖師如來,在帶走大批信眾叛教時,也帶走了自己重新編錄的熊禪師真言法經——《渡法正典》。

兩部佛典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相同的,也都是傳自熊禪師的道統、記錄熊禪師之真言。但因為編者的不同,一些細微的調整和詮釋,最終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上智神慧根果集》主講的是“智識”、“靈慧”、“根骨”、“因果”。

《渡法正典》講的卻是佛與信的關係,主講入世、救世、渡世。

值得一提的是,黑蓮寺也承認熊禪師是過去佛祖,也承認其“隱光如來”之號。

只是在黑蓮寺這邊的取意,是“光隱而妖師出,天下得道。”

同為佛學,同是隱光如來之道傳,雙方已經有根本性的不同。

共源更比它宗有恨。

鼠加藍這次來摩雲城的目的,也與此有關。

當初妖師如來與光王如來決裂,叛出古難山,自建黑蓮寺。

熊禪師座下十大法王,剩下里的八位,有七位都支持光王如來。但還有一位,誰也不支持,發誓此生不立教、不駐錫,獨自走下了古難山,從此遊缽天下。

他就是十大法王中排名第五的象彌。

無論在《上智神慧根果集》中,還是在《渡法正典》裡,他都是相當正面、極有佛性的形象。《上智神慧根果集》裡說他大智若愚,《渡法正典》裡說他敦實自苦。

《渡法正典》裡甚至還額外提到——“佛說,象彌,吾道傳矣!”

當然,這未嘗不是黑蓮寺為動搖古難山正統而編纂。

在《上智神慧根果集》裡,這句話是隱光如來對光王如來說的。

兩部佛典究竟哪部更真實,千萬年來已是說不清。雙方辯經無數次,鬥法無數次,各有勝負,誰也未能說服誰。真個要釐清真相,或許也只有朔遊時光長河,去問一問當年的熊禪師了。

第五法王象彌獨自下山後,終生未回古難山,也從未踏足黑蓮寺。

他遊缽世間三千年,在妖界留下了無數傳說。

最後於太古皇城封神臺前坐化。

據說他坐化那天,“不言不語,而天降佛音為言。疾書不停,是以佛血為章。”

他在封神臺前以指為毫、以血為墨,寫了足足三個月,寫下自己一生對佛的認知,留下了聲名不顯的《佛說五十八章》。

至於為什麼寫到第五十八章,而不是後人所猜想的應有九十九章的全本……

彼刻是“至此言未盡,而法已終”,於是頓筆,坐化當場。

這一切都記錄在代表妖族正史的《太古經傳》中。

象彌一生未立教,未授徒,身邊連個侍者也沒有,坐化之後亦空空,連顆舍利子都未留下。

只有這《佛說五十八章》,被很多別教強者,認為是可以對《上智神慧根果集》和《渡法正典》查漏補缺、甚至糾謬改誤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