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十五章 眾生相


寢殿、書房、演武場、靈堂、花圃、靜室、乃至於一些暗門隱室……

神魂似水,流來赴往。

所謂“居移氣,養移體”,反過來說,人也是會影響到他居住的環境的。

如此細緻地觀察這座宮殿,亦是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姜無棄。

往日之明朗,今日之哀清,皆繫於一人。

一人,一世,一縷精氣神。

姜望觀察得非常認真。像姜無棄這種以一步洞真為目標的絕世之人,對這個世界必然有他獨特的認知。這些認知未必能夠統一,但一定是值得了解學習的。

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思內省。”

進一步瞭解姜無棄的過程,也是一種啟發自我的過程。

在紅妝鏡的幫助下,姜望幾乎沒有錯過什麼細節。

所看到的有價值的信息也不少,但可能跟雷貴妃遇刺案有關的信息,卻怎麼都找不到。

看著依舊在眼前忙碌的兩位青牌捕頭,姜望將一聲嘆息咽在心底。

他明白還有一種可能——或許他已經看到了相應的線索,只是並不知道那跟雷貴妃遇刺案有關。

畢竟對於元鳳三十八年的那一場大案,他所知也只是隻言片語。

牽涉到誰,當年誰的嫌疑最大,最後為何成為懸案……一概不知。

可能線索擺在面前都不認識,之前想的,還是有些天真了。

畢竟術業有專攻,或許只能等林有邪或者鄭商鳴的搜查結果……

姜望藉助紅妝鏡漫無目的地胡亂掃視著,注意力忽然迴轉,落在前殿的那座照壁上。

那天馮顧送他離開的時候,就是停在這座照壁前,說了幾句話。那也是馮顧和他最後的交流。

彼時馮顧問的第一句話是——“爵爺,您相信十一殿下嗎?”

現在想來,那個問題是否有深意?

他特意停下來的地方,會不會有什麼隱藏的信息?

馮顧既然在遺書裡希望自己來監督案件的進程,按照常理來推斷,也應該給自己留了點什麼線索才是……就像林有邪收到的那柄小刀。

但姜望仔細回憶過很多遍,不曾有什麼特別的發現。

馮顧話裡的確透露了他想要做點什麼,但更具體的細節卻是一點都沒有提及。

這座照壁姜望進出長生宮已經見過好幾次,照壁背面是一幅很精巧的畫,右側題名為“眾生相”。

落款是“長生宮主”。

姜無棄本人字畫詩書皆通,在宮中留下不少墨寶。姜望已是見過很多了,雖然知道很好,但實在地說,對於這些東西的鑑賞能力,暫時還只停留在拍掌叫好的層面。具體哪裡好,也難能說出來……

因而先時對照壁上的這幅畫,也只是隨意掠了一眼,並未在意。現在打起精神來細細觀察,不由得為之驚歎。

此圖上販夫走卒、王侯將相,千人千面,俱都栩栩如生。

更兼雕欄畫棟,車水馬龍。有遠山黛影,靜水流深,花鳥碧樹,老叟頑童。

細細究之,真是“一畫盡眾生”。

也不僅僅是人們各司其職,在一些地方還發生了一些故事。

嬉戲打鬧的,勾肩搭背的,迎來送往的……

比如這幅壁畫的左下角,有一個穿著乾淨得體的人,左手食指輕輕點著耳朵,右手指著身前桌面上的紙……很顯然他的聽力不便,正要求與人文字交流。

而在他對面仰著頭侃侃而談的那人,穿著補丁衣服,兩眼無神,一隻手還拄著盲杖,顯然是個視力有礙的……

聾的與盲的交流,前者指手畫腳,後者滔滔不絕,真是奇也怪哉。

比如有一位農夫擔糞在河岸上走,路過的人紛紛掩鼻。

唯有一釣叟持竿不動,神態自若……很顯然他的鼻子壞了。

因為這丟失的嗅覺,他失去了一些精彩,也避免了一些困擾。

如是種種,不一而足。

這樣一幅壁畫,越是細看,越覺妙不可言。

真是無處不精彩,儼然是描盡了“人”,繪盡了“人生”。

姜望這一路走來,見過波瀾壯闊,也見過清風漣漪,觀人頗多,識人不少。獨創人字劍,見眾生,演化眾生。

超凡之後短短几年,見識了很多人一生都不曾見識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