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316/316927/132206343.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腦域強化:從重生高三到大國院士-第135章 加入院士課題組,北冥有鯤鵬,月如中文

第135章 加入院士課題組

 從系統抽取到的那篇論文之中。 

 郭浩看到的並不僅僅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這麼簡單。 

 更關鍵的是,這種高分子化合物本身,依靠直接實驗方法,難度極高,單單是設計實驗本身,就已經是相當麻煩了。 

 而且對於材料學本身來說,想要研究材料,是需要數千乃至數萬種材料進行各種組合。 

 各種材料還能有各種不同的狀態,不同溫度和不同溫度的其他材料,也可能會成成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可以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工程。 

 人類目前對於這些狀態變化,其實研究也不深,雖然知道一些材料的性狀,但是對於各種化合物之間的變化,不能說是一無所知,但大部分時候,都是兩眼一抹黑。 

 所以,在很多時候,做材料的,理論研究,只佔據很小一部分。 

 尤其是最前沿的,研究新材料的研究所。 

 大部分時候,做材料的……額,也就是所謂科研民工裡面最低一檔。 

 需要不斷的實驗。 

 找腦洞,找方向,找所以能夠找到的各種材料,用所有能夠想到的辦法,高溫高壓,真空,極寒,離心機,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各種材料之間,產生反應。 

 然後再來研究這些反應之後產生的各種副產物…… 

 額……聽起來似乎很有意思對不對? 

 但實際上,這已經是在高端實驗室研究所才有條件,低端一些的研究所,甚至都沒有足夠的條件去研究。 

 畢竟光譜儀之類的高端儀器,一般的研究所可沒有。 

 但是就算是高端研究所,依舊是這樣,做著幾乎是最為基礎的重複工作,當然,實際上大部分實驗都是如此。 

 只是材料學的重複次數,實在是過於可怕。 

 更可怕的是……幾乎看不到盡頭。 

 尤其是到了現代,大部分材料之間的組合,很多實驗室,都已經做過了,你能想到的事情,幾乎都有實驗室做過了。 

 人們只能被迫不斷的朝著微觀材料去探索,尋找材料在微觀情況下的性質,所以碳納米材料才會在這些年開始大放異彩。 

 微觀材料研究變得很火,但是等待材料學成研究者的,依舊是無盡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