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盧象升整頓鹽場(第2頁)
祖志發表態道:“只要鉅鹿伯能夠保證資金,我一定擴大產量。”
盧象升聽了很高興,繼續說道:“光靠增加產量,也無法解決此問題。還得從鹽引上下功夫。我打算安排人收購他們手中的鹽引,待咱們的鹽場緩解後,再進行兌換。”
祖志發解釋道:“鉅鹿伯。這個萬萬不可。朝廷明文規定,不可以買賣鹽引。誰取得的鹽引,就由誰進行兌現,到指定的區域售賣。”
這是什麼規矩。獲得了鹽引,無法兌換食鹽。還不能轉手賣掉。這不是坑人嘛。
盧象升說道:“這是誰定的規矩。太不合理了。”
“誰說不是。不過,鉅鹿伯。這可是大明建立時,就定下的規矩。這話可不要再說了。傳到京城那幫言官耳朵裡,那可就麻煩了。”
盧象升笑著說道:“祖大人。這裡只有你我二人。你不說,我不說,怎麼可能傳出去呢。”
祖志發趕忙說道:“鉅鹿伯。微臣絕不會說出去的。”
盧象升說道:“說不說,都沒什麼事。我也不是沒被言官彈劾過。都已經習慣了。”
祖志發這才反應過來。面前這位鉅鹿伯,那可是被言官彈劾多少次了。估計沒人能夠數清楚。
被彈劾了這麼多次。人家依舊是屹立不倒。
熊奮渭和蔡弘毅,兩個人兩種不同的結局。這是江南官場大小官員都知道的。
祖志發自然不能以熊奮渭為榜樣。他說道:“鉅鹿伯一心為國。我一定竭盡全力管理好鹽場。解決積壓鹽引一事。”
盧象升安慰道:“祖大人。我也知道此事很難辦。但是,你我既然坐在這個位置上,那就得處理這件事。不能逃避,更不能裝作不知道。你只需要配合我。”
接下來,盧象升就對整頓鹽場工作提出了要求。
首先就是管理人。每個鹽場的人員,凡是有缺員的,及時補充。凡是有不合格的,及時淘汰。凡是有違法者,主動交代,寬大處理。拒不自首,發現後嚴懲。
明代官方管理的鹽業,實行“灶戶制”。淪為灶戶,就得世代為灶。如果缺人的話,可以從良民中補充。也可以讓軍戶、甚至囚犯煎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