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僅能在浙江實施(第2頁)
範復粹十分矛盾。自打他接任內閣首輔以來,要麼因為自已有病,提出致仕。要麼因為遭到彈劾,提出致仕。
但是崇禎皇帝始終沒有同意。
不過,他也聽說了。崇禎皇帝準備將周延儒召回來。
範復粹自然是贊同盧象升的。但是這麼幹,必然損失很多人的利益。那必然會引起朝局動盪。
作為即將致仕的官員,範復粹自然不希望自已臨走前,再有大事發生。
所以,範復粹說道:“此事牽扯麵太廣。貿然同意,極容易失控。大明剛剛有些起色,勢必會前功盡棄。微臣認為,還是讓鉅鹿伯解決了倭寇和匪患,再研究不遲。”
內閣首輔的表態,在場的眾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是臨走前,不想摻和呀。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小心思。
有的是為國家,有的是為自已,有的是為自已的同類。
崇禎皇帝也擔心盧象升做得太激進,引發大家的不滿。
要知道享受田地免稅政策的,那可都是大明最頂端的這部分人。
不過盧象升提出的好處,還是非常切合實際的。
朝廷如果能多收一些賦稅,自然是好的。
崇禎皇帝最後說道:“大家說得都有道理。此事事關重大。做好了,絕對能夠增加田賦。如果做不好,就會引發動盪。朕和大家的想法一樣,也不希望江南不穩。
這樣吧。就讓盧愛卿在浙江實施。其他地區暫時不考慮。對他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證據確鑿。沒有證據,堅決不能處置。”
崇禎皇帝這也是選擇折中處理。既不否決,也不全面實施。先讓你在浙江弄。即便是出了亂子,也僅限於浙江。及時叫停就可以了。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至於浙江巡撫熊奮渭,以及相關人員的違法行為。眾人也進行了一番討論。
盧象升證據確鑿。這沒什麼說的。
在場眾人沒有人敢為熊奮渭求情。頂多說幾句熊奮渭的功勞而已。
崇禎皇帝認為熊奮渭故意製造譁變,性質十分惡劣,必須嚴懲。
原本就有言官彈劾他。盧象升呈上來的熊奮渭的事情,又是證據確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