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受猜忌統領京營(第2頁)
明英宗時期,土木堡之變發生後,于謙組織了京城保衛戰。打跑了也先率領的瓦剌大軍。
戰後,朝廷特封他為“少保”。所以世人都稱呼于謙為“於少保”。
謝升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附和。
崇禎皇帝也只能是遵從大家的想法。加封盧象升為“少保”。
張四知上前說道:“皇上。各位大人。現如今張獻忠、李自成這兩股最大的叛軍已經被剿滅。現在僅剩下小股叛軍,各省就能自行剿滅。盧象升的九省督師是不是可以裁撤了。”
不封爵,那就不封爵吧。
封爵的確很難。
可是盧象升剛剛剿滅叛軍,你就馬上將九省督師裁撤。
這是不是有卸磨殺驢之嫌呀。
傅宗龍第一個反對,他說道:“皇上。當初設立督師,的確是為了剿滅叛軍。
但盧大人現在在各省整頓衛所。頗有成效。
兵部剛剛接到河南都司的題本,河南府的屯田獲得了大豐收。
不僅能夠滿足當地衛所的口糧、軍餉,還略有盈餘。其他各府或有盈餘,或有短缺。
由於秋收尚未全部完成,具體數據還在統計當中。不過明顯要好於往年。”
這個消息相當炸裂。
這意味著什麼。在場的眾人自然心知肚明。
戶部每年撥付的軍餉,逐年增長。尤其是遼東方面,更是個無底洞。
增加了“遼餉”、“剿餉”和“練餉”,也無法滿足。
崇禎皇帝不得不從內庫出錢貼補。
禮部尚書林欲楫,秉性剛直。
楊嗣昌提出增加兵餉之議時,林欲楫就極力反對。
聽了傅宗龍的話,當即說道:“既然盧督師能夠讓軍隊自給自足。微臣認為應當讓他繼續幹下去。”
謝升反駁道:“盧大人的六項措施。微臣也聽說了。的確是好辦法。河南的秋收,也證明這六項措施是正確的。既然已經在各省鋪開,那就由各省都司全權負責。由各道御史負責監督,就可以了。”
張四知也附和道:“盧大人從去年到現在,南征北戰,甚是勞累。微臣也認為,還是裁撤九省督師為好。”
楊嗣昌力薦傅宗龍,那是為了全身而退。
自薩爾滸之戰後,遼東局勢陡然緊張。遼東巡撫、遼東總兵等職位就成了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