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能招降全都招降(第2頁)
盧象升怎麼會沒有這個想法呢。
只是要想對付清軍,你得先把國內的叛軍解決了。
現如今張獻忠、李自成兩股最大的叛軍被盧象升剿滅了。
剩下的一些小股叛軍,也在剿滅之中。
國內已經趨於平靜。
征討清軍,收復遼東自然要提上日程。
盧象升本可以不與李巖說這些。
但為了能夠留住李巖這個人才,他還是將自已的想法說了出來。
已經做的,即將做的,十分有耐心的全說了。
李巖從原來的不屑,到理解、震驚、欽佩。他沒有想到盧象升有如此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他突然發現,自已對盧象升不夠了解。
聽完了盧象升的話,李巖羞愧難當,說道:“大人,我有些太武斷了。聽了您剛才的話,我願意誓死效忠大人。”
李巖就是這麼一個人。敢愛敢恨。
投靠李自成,他就要全身心為李自成做事。
認可了盧象升,自然也會一心對盧象升的。
盧象升知道,李巖之所以會選擇李自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自成會將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
這非常符合李巖主張的“均田”想法。
土地兼併,歷來是歷朝歷代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想挽救大明朝,土地問題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盧象升身為九省督師,主管軍事事務。他前期提出的六項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清查屯田。
這也是遏制土地兼併的一個舉措。
侵佔百姓的土地,讓百姓從農戶變為佃戶,會讓百姓生活水平下降。
而侵吞屯田,就是造成軍隊的糧食產量下降。缺少的部分,就得朝廷撥付。
而朝廷從哪裡獲得,還得是從百姓身上獲取。
這些話,李巖自然能夠聽明白。
對於盧象升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李巖不僅僅是認同,還有欽佩。
將這些叛軍頭目收為已用,盧象升非常高興。
倒是王世欽、王世國和侯世祿前來向盧象升辭行,準備回鄉。
盧象升勸解道:“三位將軍。雖然已經叛軍剿滅,但是國家還處於動盪之中。遼東、東南沿海、兩廣地區、九邊之地、西南諸省,都不穩定。國家正在用人之際。以三位將軍的才能,回鄉實在是有些浪費呀。何不與我幹一番事業呢?”